饮马长城窟行教(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授课日期 20 年 月 日第 周 时数 课型 课 题 饮马长城窟行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资源 教材、教参、多媒体 教法与学法 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 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板 书 设 计 饮马长城窟行 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教后记 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 师生活动 一、导入(4分钟) 播放琼瑶编曲的《青青河边草》 问: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什么? 问:那么是借什么表达相思的呢? 草一直是古人表达思念的物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相思的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与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 前人对乐府诗特点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三、预习检查 1、字音: 饮yìn马  夙sù昔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 四、释题 《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旧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借助饮马,曲名由此得来。《文选五臣注》有文字记载:“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云:“(《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而作是曲也。” 可见远离家乡在外行役的人,于长城下寻找泉窟,让马饮水休息,且生活艰苦,而使《饮马长城窟行》逐渐成为行役艰苦的生活写照,也因行役者是闺中妇人思念的对象,故又转为妇女思念良人的题材,或是借妇女思念良人抒发征人内心对家人思念。 五、整体感知 1、齐声朗读课文。 2、请同学结合注释自读诗歌,理解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对人、景、事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本诗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示例): (1)主人公:一个女子;一个正在思念丈夫的女子(古代称这类女子为“思妇”)。 (2)事情:①昼思夜想(开头——展转不可见) ②寒门独居(枯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 ③喜获夫信(客从远方来——下言长相忆) (3)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追问: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围绕诗中哪个字来展开的? 明确:思 3、女性,是很情绪化的。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发生变化。那我们就来看看,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示例): 思念的悲伤 → 独居的寂寞 → 获信的欣喜 六、品味鉴赏,深入探究 (1)说一说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教师点拨引导) 1、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文章中内容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心) A、艺术手法:比兴。比,比喻。这里的 “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两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从那以后,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郁郁园中柳”;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青青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南唐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于写草何以常与离别羁旅相联系,这固然是因为淮南小山《招隐士》开其先例,虽是汉人之作而被收入《楚辞》,影响深远;但更起作用的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地表现时序之流转,易

文档评论(0)

hy840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