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转变学习的模式从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始.docVIP

浅议转变学习的模式从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转变学习的模式从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始

浅议转变学习的模式从大学新生研讨课开始   【摘要】新生进入大学需要完成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开设新生研讨课,正是解决新生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课程让新生在高水平教授引导下,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认知专业未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内容设计、组织方式、取得成效以及改进建议,其探索与实践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 新生适应 课程建设   一年级新生适应是大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生阶段的各种不适应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第一学年,如果处理不好,还将严重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业。新生进校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有来自文化上、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在大一阶段为新生建立起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的桥梁,如何让新生构建起足以适应大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框架,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特别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中学的应试教育与大学学习所倡导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的特点存在着诸多冲突。有调查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在学习转换、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适应性有待关注。新生转变学习模式的适应期越短,越能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证明,开设新生研讨课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实现学习模式转变的主要渠道。新生研讨课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哈佛大学,改革者希望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扭转本科教学长期被忽视的现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于2003年将该课程引入本科教学,目前也已有很多研究型大学相继开设。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大一新生适应教育上也是开展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院新生研讨课建设背景和目的   学院长期开设一门“学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对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引导,并针对专业学习体系构建与学习方法开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从效果来看对新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帮助不大。于是,从2015年开始,学院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在“实践问道、知行合一”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取消原有大班授课式的专业导论课程,新建一系列学科导引式的新生研讨课。同时,配合开设另外一门“通信大类专业认知与探索”实验课程,通过适合低年级学生操作的自主专业认知方向的4个实验,让学生在应用中对专业知识构建有直观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实验以及更深入的基于项目的系统化科创实践打下基础。   新生研讨课重点不在于讲授学科或专业知识,也不在于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而是以跨学科或本学科的基本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更注重学生的体验认知过程,通过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实施研究性的教和学,让新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会有机协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大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始于新生研讨课,但决不能仅限于新生研讨课,后续专业课程要继续扩大学习战果,多样化的开展探究式小班教学、翻转课堂、挑战性课程等,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主学习和研讨式学习习惯稳固并加强,从而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学院新生研讨课开设情况   学院陆续建设了8门新生研讨课,目前可以覆盖全体新生,每个教学班保持在30人以下,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必修1个学分16学时,也可多修。学院还将进一步扩大师资队伍,研讨课规模能达到15人一个班效果最佳。课程经过学院整体规划设立不同的学科方向,组织开课知名教授多次研讨,共同准备教学内容,务必精益求精。教学在桌椅可移动的多功能小班教室进行,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第一次课即要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教室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很多老师坦言,新生研讨课对他们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学过程不是单向传递知识或信息,而要努力将学生变成主体,引发他们来讲,让他们学会发现、创造、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能脱离专业,深度要把握合?m,还可能要结合生活中日常的案例使得新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具体课程内容如下:   学院开设新生研讨课有几个特点:   1.案例式教学   对一年级新生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做铺垫,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切入,通过生活案例来帮助新生理解专业概念。“白话通信计算”课程就是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现象与通信、计算机问题的类比来展开解决问题方法的讨论分析,从而建立对通信系统的全景式了解,对典型技术的原理有感性认知。比如,通过两国政府机构间邮件传递的例子引入讨论OSI协议层次结构,通过嘈杂集市中大量通话并存的例子引入讨论通信多址和复用概念,通过进京赶考、千里川资寄送的例子引入讨论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通过大脑神经元结构的例子引入讨论类脑计算的体系结构和逻辑电路,等等。教学内容案例化设计容易理解,难度适合新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