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药外敷治疗与护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的中药外敷治疗与护理

中药外敷 内一科:冉凯 2018.1. 1.中药敷药的历史发展 2.中药敷药的概念及药理作用 3.中药敷药的操作过程 4.中药敷药的注意事项 5.中药外敷的健康宣教 6.临床应用 1.历史渊源 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 1973年长沙马王堆3豪汉墓出土的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 东汉时期,医圣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讲诉了外治法,如治虚劳损伤的五养膏、玉泉膏。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大胆探索,不但用本法治疗常见病,而且用于治疗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果。 近年来,出现了纳米穴位敷贴。 德国慕尼黑大学发明的避孕膏,日本研制的辣椒膏。 2.概念 中药敷药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2.药理作用 1.直接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 2.间接作用:药物通过不断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调节机体的功能。 敷药疗法的优点 剂型 所谓“剂型”,就是中医药方剂的制剂形式。由于治疗经验的积累和临床证治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医方剂已发展有汤、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以及条剂、线剂等多种内服、外服剂型。 3.操作方法 1.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压舌板、薄膜、剪刀 2.操作方法 核对医嘱,评估皮肤情况 敷药局部皮肤作清洁处理 先将药膏平摊在患处,再用薄膜覆盖固定好,最后用TDP灯照射,注意灯的高度。 4.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治疗环境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而加重病情。 3.进行常规消毒,防止感染。 4.穴位要找准,用药要适当,治疗时间断用药,一穴一般不可连续贴药10次以上,以免刺激过久损伤皮肤。有毒和强刺激的药物尤其要注意。小儿皮肤娇嫩,用量小,时间宜短。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4.注意事项 5. 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部位1~2CM为度,固定松紧适宜。 6. 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宜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以免阻止脓毒排出。 7. 敷药面积应大于患处且保持一定的湿度,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用所需的药汁、酒、醋、水等进行湿润后再敷。 4.注意事项 8.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及时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9.有皮肤过敏,易起丘疹、水泡者慎用。 10.敷腐蚀性药物应注意保护皮肤。 11.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 禁忌症 慎用人群:合并有艾滋病、糖尿病、血液病、 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 禁忌症:貼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 感染者;对貼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咯黄浓痰、咯血者;孕妇都不宜贴敷。 5.健康宣教 1、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应戒牛肉、鸭肉、鹅肉、花生、煎炸食物,禁食海鲜等发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乐观的情绪。 3、贴药治疗不宜空腹进行、不宜剧烈运动,多注意休息 6.临床应用 1.内科(风寒感冒性) 【药物】白芥子15个g,延胡索15g,甘遂9g,细辛9g 【穴位】肺俞、大椎 2.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闭痹阻型) 【药物】独活、桑寄生、防风、秦艽、细辛、桂枝、熟地黄、当归、白芍、党参、杜仲(盐炙)、川牛膝等各15g 【穴位】腰阳关、命门 3.痛经(气血虚弱) 【药物】白芍50g,当归50g,乳香10g,没药10g,甘草20g 【穴位】神阙 thank you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