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鲁迅《出关》
解读鲁迅《故事新篇》之《出关》
青牛摇步、黄袍浮落、白口袋摆荡、白发飘零、老子身单影只慢慢没入滚滚黄尘中,这样一个孤独的寥落的离去背影,撩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搅起了多少学者的争议啊。我细细品读鲁迅先生的《出关》,在他留给读者阔大的余地里慢慢解读着老子这个角色。
鲁迅先生在《海燕》上发表了此文后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于《出关》,外界有三种解读:一是借此攻击傅东华先生,二是影射作者自己坠入孤独和悲哀中,三是通过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漫画式描写,来批判道家的虚无思想。在细看鲁迅自己对《出关》做出的解读后,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偏向于后面两种。
鲁迅先生是否定《出关》乃是作者自况这个观点的。我觉得文学作品是作者苦心酝酿的内在心理反映,每个人物的设置都能寻到作者本身的思想状态。西出函谷的老子,在荒诞无理而又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浸淫了无尽的孤独感,这对于一生深受国乱民愚的折磨,沉浸于家贫且人情淡薄的现实痛苦中的鲁迅是深有同感的。“呆木头”在原文中多次出现,孔老相争时,孔胜老败,老子似“呆木头”在师生之论中毫无缚鸡之力相驳;在被关尹喜请上关讲经时,也似“呆木头”一样对官僚相嗤毫无“有为”之势。这个漫画化了的“呆木头”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伟大和严肃的人物滑稽可笑的形象,展示出他们最尴尬最孤独的处境。在这幅滑稽可笑的“呆木头”的漫画里不仅仅包含着作者嘻笑怒骂的嘲讽,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于意义不被发现、追求不被理解、崇高不被尊重的刻骨的悲凉,这不仅仅是老子的悲哀,同时也是鲁迅自己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悲哀。
少年时期的鲁迅家贫父早亡,让他感到世态的炎凉;青年时代的理想幻灭,使鲁迅对非凡的人物倾心推崇,对凡人和庸人则怀着深深的怀疑和鄙弃;晚年的鲁迅对左翼阵营本身的失望,使他对自己生命和工作无休止的反思。鲁迅一直努力成为非凡的大人物,追求精神的斗争和伟大的现实理想,这成就了一位文字圣斗士,但也造成了萦绕他一生的孤独感和悲哀感。好比《出关》中的老子,孔子也来请教,守关吏也要他“讲学”,鲁迅生前的学生众多,学者友人不少,且在左翼文化界有“旗手”地位,但在师生间,与官僚间和社会上繁杂的关系中,也让鲁迅先生生出虚无感和孤独感,不难发现老子是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的。而且,孤独和悲哀也是常常弥漫在鲁迅众多的小说、散文和部分杂文中,这个一生拿着笔和荒诞现实斗争的战士,怎么会不忧虑有一天会被人民抛弃,会被迫无奈出关避世呢?
鲁迅所在的斗争年代,一切以斗争为中心,正如他在孔老相争中说道:“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急于进取,斗争到底,要“有所为”。
《庄子·田子方》记载,孔子见老子时说他“掘若槁木”。可见,作者在创作时,还是对于老子的形象有所美化,老子喜怒不形于色,处处忍让孔子,却也不动声色地用暗喻为难孔子。而孔子在得道后却不再来,也不再叫老子先生,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里堕落成一种利用关系,老师在失去价值后便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敬畏,收到学生的虚伪奸猾的排挤和打压。《出关》中彰显的现代社会颠倒了的庸俗师生关系,于为人师表的鲁迅先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样荒诞的毫无理性秩序的现代社会让鲁迅百般无奈和急于寻求人性回归的正途。而道家老子处处“无为”的消极思想,让群众的思想更加陷入堕落和被动的局面。孔老相争,也是学派之争。学术间的分歧演变成了利益之争,在崇尚“百家争鸣”的现代社会却存在着阴险狡诈的排除异己,这荒诞的社会演变成人人抛弃礼仪和友爱,抛弃师生、文人之间脉脉的温情,为了私利处处行凶。这于鲁迅而言,是毛骨悚然的现实,逃避不得,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却消不掉路途上未知的凶险和惶惶阴暗的人心。道家虚无思想只能疗慰内心,无法治愈社会的荒诞。
老子出关路上的纠纷,着实生动再现了庸俗官吏无知而装作尊重知识分子的虚伪嘴脸。这边毕恭毕敬地作揖问候,那边签子手用签子刺洞,撅嘴相待;这边诚心邀请老子上关讲学,那边不懂文书的官吏们东倒西歪地倒头睡觉;这边极力相邀老子留关多时讲学,那边将老子编写的讲义丢到充公什物的架子上。在这样一群没有素养的官吏面前,老子仍然表现得十分被动:想翻墙却翻不过去,逼得被迫去关上讲学,最后还要写讲义。作者对老子徒作空言,不敢反抗的无为思想深恶痛绝。关尹喜也说他:“心高于天,命薄于纸。”这也是对文化人的一种讥讽,追求的理想比天还高,但是命途却如此柔弱不堪。老子代表的文化人,在那样荒诞的社会中,一无所用,反而会被官僚利用,被出版商剥削,这在讽刺社会的同时,也有对于文化人的同情,鲁迅也对世风日下的深感无奈和悲凉。无论老子的避世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尊崇时势以求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