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
试卷第 =page 2 2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选择题
1.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6.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
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
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
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
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
9.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10.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12.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1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1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1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