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原抗体测及其输血科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小板抗原抗体测及其输血科应用

建 议 3.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诊断NAIT、评估胎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导致的流产风险有重要意义。 2.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评估常规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为了有效地利用血小板,珍惜稀缺的血小板资源,输注血小板之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规范的进行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即输注前检测。 血小板安全性输注源于博德生物! 做中国人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 展 望 模板来自于 / * NAIT NAIT 举例——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常用方法 功能性试验 酶标法 荧光法 固相凝集法 应用范围 抗体检测 √ √ √ √ 交叉配型 √ √ √ 性能 灵敏度 低 高 极高 高 特异性 不好 好 一般 较好 反应时间 长 >2h >2h <1h 所用仪器 不定 酶标仪 荧光显微镜 或流式细胞仪 平板离心机 16th版AABB评价 未提及 特异性鉴定的可靠方法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方法 指标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筛检,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及其它血小板反应性抗体。辅助血小板相关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血小板交叉配型,为患者筛选相容性的血小板或血小板供者,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包括血小板结合抗体和血清中游离抗体。检测血小板结合抗体可将患者血小板平铺在反应孔后,直接加入抗人IgG和指示红细胞进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抗体可通过患者自身血小板和血清反应来检测。 用途: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 1.主要应用科室:输血科,血液病科,妇产科,新生儿科。 2.输血科:⑴.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及随后的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⑵.指导临床输血,保障输血安全:输血科在常规血型鉴 定中加入血小板抗体检测,可对临床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急性肺 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风险作出评估。 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3.妇产科:孕前,孕期,产后 1).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对于反复和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孕早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因作出辅助诊断。 2).产检(尤其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 孕早期检测:在孕早期(三个月)产检中常规检测母亲与胎儿的血小板相容性,对于孕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的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孕晚期检测:在孕晚期(胎儿出生前)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中血小板抗体水平,对胎儿出生后罹患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妊娠期血小板降低的查因:孕妇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现象,如是生理性降低则危害不大,往往生产后会恢复正常。但如果血小板的降低是由于孕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则会引起流产、死胎、以及新生儿相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危害严重。 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4.血液病科:在血液肿瘤科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TP等。 5.新生儿科: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意义 妇产科领域 输血科常规输血前的检测(术前备血)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应用 曾有反复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可在怀孕前进行夫妻双方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由于母婴血小板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流产或 NAIT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青年女性流产率逐年上升 每一次怀孕、流产都可能造成母体因外来抗原刺激而产生抗体,危及下一次妊娠。 如何在孕前/孕期正确地评估因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的流产、NAIT的风险?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 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文中观点: 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 PCR-SSP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 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儿中,14 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 27.3%(6例)由 HLA抗体引起,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