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与特点
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与特点
一、乡村旅游资源构成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将乡村自然环境、村野风光、村寨文化、乡村习俗以及各类生产活动等作为旅游吸引物,规划观光游览、生产体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项目。乡村旅游资源主要由自然资源、物化景观、乡村习俗三部分构成。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是形成乡村景观的基底和背景。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了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我国乡村自然环境迥异,景观各不相同,如内蒙古的草原,新疆的牧场,江南的水乡,西南的森林,无不充满乡村的美丽与妩媚。这些乡村旅游资源在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上都有自然环境的烙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不仅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的先天禀赋,更有乡村独有的后天景象,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彩画,美丽中透着梦幻般江南的婉约气质;云南元阳层层叠叠的梯田,在云雾笼罩下,天梯一样沿着山坡直上云天;泉州惠安县崇武镇,大海之滨的一个古朴小村,浪打细沙的平整海滩,矗立海边的天然怪石,加上婀娜多姿的惠东女子,成了许多游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二)物化景观
物化景观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游客亲身观察到的具体事象,如地形、土壤、森林、农业、畜牧、民族、聚落、房屋建筑等有形物态。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乡村景观的外部特征。在这些物化景观中,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是乡村民居,如侗族的风雨楼、土家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永定客家土楼等,都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著名的开平碉楼,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再如西双版纳的乡村,遍见竹楼,周围点缀大树、稻田、水牛,穿着对襟短袖衫、宽肥长裤的男子,身穿浅色窄袖大襟短衫、筒裙的女子,小乘佛教寺庙,这些构成了傣族特有的乡村景观。
(三)乡村习俗
乡村旅游资源还包括一些人们无法直接感知的非物质形式,表现为乡村习俗。如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核心,是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的内在特征。例如,湖南、湖北西部地区至今流行“哭嫁”。“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哭嫁”习俗,吸引了很多来自异土他乡的旅游者,成为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产品。
乡村习俗,各地皆有不同,如南方地区的赛龙舟,西南地区的爬刀山、吞筷子,北方地区的走高跷、抬花轿,西北地区的打腰鼓、对民歌等。
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
(一)生态性和脆弱性
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态性,是指作为乡村景观的基础,自然植被、山体、土壤、河流、农田等资源形态,构成乡村生态和旅游生态的核心,具有生生不息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作为旅游资源的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生态景观。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自然环境为内容,是人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和改造形成的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生态文化,并以生态性区别于城市景观。
乡村景观的生态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系统的核心和生命。由于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一些不生态、不可持续的发展行为,都将破坏这种资源生态性,乡村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这就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环境载体,也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活基础,因此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必须遵循生态学规律,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
(二)广泛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除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带外,广泛分布着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民。以自然为基础,农民通过世代不断的努力,创造了特色各异的乡村景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不少可以作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因此,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既表现在其组成上,也表现在其分布空间和景观类型上。乡村旅游资源的组成有自然环境、物化景观、乡村习俗等类型,它们之间多样化的组合形式,形成了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乡村景观,既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区等不同的农业景观,也有集镇、村落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还有丰富多采的民族风情。
(三)地域性和季节性
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和乡村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分不开的。由于地球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域差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地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类型。由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组成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又形成不同的乡村民俗文化,如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