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_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ppt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_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ppt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_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要分析一个盆地油气生成情况,就必须对能够提供油气来源的烃源岩进行识别和评价,要研究烃源岩的类型、所含有机质的丰度指标、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烃源岩的排烃效率,计算生油气量等。 一、烃源岩概念 二、烃源岩的地质特征 2.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地质条件 2.煤成油地球化学特征 3.煤的生烃特征 煤成烃演化与腐泥型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对比图(据傅家谟等,1990)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概述 二、有机成因气 三、无机成因气 四、非烃类气体成因 五、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天然气: 广义上,是指自然形成的、在标准状态下呈气态的单质和化合物。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概述 天然气成因综合分类(戴金星、徐永昌等,1997) 天然气与石油形成条件比较 二、有机成因气 要生成大量生物气需具备的条件 生物成因气的特点 各种烃类的热稳定性 (2)油型气特点 主成气母质: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阶段:RO=0.5-4.0% 我国若干油型气的组成特点(陈荣书,1989) ★由各种产出状态的腐殖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 。 3. 煤型气 煤层或腐殖型干酪根以含带许多烷基侧链和含氧官能团的缩合多核芳香烃为主,所以,热演化中以产气态烃为主。煤化过程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组成有所不同。 ★两种类型: 煤型热解湿气 煤型裂解干气 腐植型有机质煤化过程的阶段与成气模式 1.泥炭-褐煤早期阶段:Ro0.4%, 地温小于75℃,相当于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2.褐煤中期-长焰煤阶段:形成的气主要为CO2和CH4,含少量重烃,为成岩和热解作用形成; 3.气煤-瘦煤阶段:主要形成煤型湿气和煤型油,有时重烃气含量超过甲烷; 4.贫煤-无烟煤阶段:形成以甲烷为主的煤型干气。 煤型气的主要特点 指不涉及有机物质反应的一切作用和过程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无机盐类分解等产生的气体。 三、无机成因天然气 天然气体中的非烃气体主要指N2,CO2,H2,H2S,Hg及稀有气体He、Ne、Ar、Xe等。 非烃气体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天然气形成演化,成因类型识别的重要指标。 四、非烃气体的成因概述 五、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 2.煤型气和油型气的划分依据 戴金星等(1985,1987)以我国天然气研究大量资料为基础,也提出了类似相关方程式: 煤成甲烷回归方程 δ13C1(‰)≈14.12lgRo-34.39 油型甲烷回归方程 δ13C1(‰)≈15.80lgRo-42.20 煤成乙烷回归方程 δ13C2(‰)≈8.16lgRo—25.71 煤成丙烷回归方程 δ13C3(‰)≈7.12lgRo—24.03 3.区分有机和无机成因CO2 有机与无机成因二氧化碳鉴别图(据戴金星,1989) 一、烃源岩概念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三、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四、生油量计算 五、油源对比 第六节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1、有机质热解生油的速率随温度增加呈指数增加。只有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干酪根才开始大量转化为油气 —— 生油门限温度; 对应的深度 —— 生油门限深度。 2、有机质热解生油过程中t与T间有互补性:  GT高——有机质成熟所需时间短;  GT低——有机质成熟所需时间长。 石油大量生成成熟点的确定(据P.Albrecht,1969) 我国不同盆地不同时代生油岩埋藏深度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不同盆地不同时代生油岩埋藏深度与油气生成的关系(据Tissot等,1984) 世界若干含油气盆地生油岩成熟点的温度与时间(据J.Connan,1974) 2、细菌作用 呼吸作用 发酵作用 3. 催化剂作用 4. 放射性 5. 压力 镜质体反射率(%) 0 0.5 1.0 1.5 3800 4200 4600 5000 5400 准噶尔盆地 盆4井 0.2 0.5 1.0 2.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 度(m) 濮阳凹陷 第四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一、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 二、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理论 有机质演化及烃类形成阶段划分表 油 气 成 熟 期 油 气 形 成 期 傅家谟 1975 高 成 熟 中 成 熟 凝析气 ∣ 湿气 阶段 高成熟原油阶段 湿 气 甲 烷 贫煤 瘦煤 焦煤 气煤 肥煤 长焰煤 2.0 无烟煤 半无 烟煤 10-60 60-180 180-250 250-375 3.0 干气 阶段 过 成 熟 阶 段 最终甲烷气阶段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