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精神的三间小屋》PPT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课堂小结 * 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毕淑敏,女,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在北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走近作者 第一部分( 1-6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部分( 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1层( 7-9 ):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2层( 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3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再读课文,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提问: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再读课文,赏析三间精神小屋 (一)赏析第一间精神小屋 1 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2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二)赏析第二间精神小屋 1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2 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第14段) (三)赏析第三间精神小屋 1、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2、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3、文中18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那样”即第17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 “如果真的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 …风雨中飘零”。 * 书利华教育网精心打造一流新课标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