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评点理论地诗歌教学——以《登高》为例.doc

基于评点理论地诗歌教学——以《登高》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评点理论地诗歌教学——以《登高》为例

基于评点理论的诗歌教学——以《登高》为例-中学语文论文 基于评点理论的诗歌教学——以《登高》为例 朱茂林 回顾课改,在诗歌教学方面,方家探索出了许多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囿于中考、高考等诸多因素,在诗歌课堂教学中还多固守着诗歌讲读、训练等一般程式。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弱化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对诗歌意蕴的理解比较浅显,没有体现出真正地自主学习诗歌的过程。评点,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能够充分地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契合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本文试图借鉴清代金圣叹评点《秋兴八首》(其一)的评点方法,以《登高》为例,来构建诗歌教学的一般思路,提升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一、金圣叹评点的启示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金圣叹极其尊崇杜甫,非常钟情杜诗,评点“杜诗为千古绝唱”。《秋兴八首》作为杜甫晚年的力作,曾被金圣叹评点两次。细读其两次评语,以借鉴学习评点阅读之法。 (一)心中有“诗”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时写作的一组诗,其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试看此诗第一首,纯是写秋,第八首纯是写兴,便知其八首是一首也。” “分明八首诗,直可作一首诗读。盖其前一首结句,与后一首起句相通。” (《才子杜诗解①·秋兴八首》)金圣叹一语中的。他把八首诗作为一首诗来读,从整体上把握《秋兴八首》的语意和文义,避免了断章取义,从而评点出诗人的“秋兴”之味——旅居时的孤独抑郁之感、忧国伤时之情和暮年漂泊之愁。一组诗需要有整体意识,一首诗同样也需要有整体意识。就《秋兴八首》(其一)而言,作为八首诗中的第一首,从题旨上看,它有领起整组诗的作用,“总以第一首为提纲,盖先生尔时所处,实实是夔府西阁之秋。因秋而兴起,下七篇话头,一一从此生出,如裘之有领,如花之有蒂,如十万师之号令出于中权也。” 《秋兴八首》(其一)以“秋景”起笔,以“情感”收束,余意绵绵,意味深长。其结构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作为总纲,牵一发才能动全身。所以,读诗时,心中要有“诗”。 (二)眼中有“物” 在《秋兴八首》(其一)一、二两联中,诗人从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起笔,草木摇落,江山万象,满眼萧瑟。金圣叹在评点中直接切入情景。“露也,而曰‘玉露’,树林也,而曰‘枫树木’。止一凋伤之境。……却接手下一‘巫山巫峡”字,便觉萧森之气,索然都尽。而‘波浪’、‘风云’二句,则紧承‘巫山巫峡’来……虽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托……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金圣叹抓住“秋”景,评点出“凋伤”、“萧森”的意境,在这意境中体悟出杜甫的家国兴衰、身世蹉跎之感。三、四联中,从“丛菊”“故园”转到“寒衣”“暮砧”,风霜凄紧,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溢于言表。诗人在深秋的景色中,融入了抑郁和不平之气。金圣叹寻着这诗意,评语切中肯綮。“不知者,谓‘两开’者是丛菊,岂知‘两开’者,皆他是泪乎?不知者,谓孤舟何必一系?岂知‘一系’者,惟此故园心乎?……‘处处’,正是先生系心一处。……砧声也,而下一‘城高’字,见得耳为遥听,目为悬望,远客之苦,为之凄绝。” 情随景而生,景因情而深。所以,读者要善于抓住具体可感的物象,揣摩出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中有“人” 诗人晚年生活窘迫,处境艰难。好友严武去世后,他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诗人只能离开成都,辗转江湖。此时,知交零落、壮志未酬、客居异乡等等悲愁,充溢着诗人的生活。诗人又恰逢身体多病,面对着萧瑟之秋,触景生情,因秋感兴。以“秋兴”为题,更富有意味。“‘兴’之为言兴也。美女当春而思浓,志士对秋而情致。凡山川林峦,风烟云露,草色花香,目之所睇,耳之所闻,何者不与寸心相为蕴结?其勃然触发,有自然矣。乃先生以忠挚之怀,当飘零之日,复以流寓之身,经此摇落之时,其为兴也,真兴尽之至心灰意冷,更无纤毫之兴,而有此八首者也。”“题是‘秋兴’,诗却是无兴。作诗者满肚皮无兴,而又偏要作《秋兴》。”金圣叹评点标题中“兴字,直接切入作者的情感,评点出作者遇秋而遣兴,感秋以生情之意。诗人在夔州登高,意在销愁,然诗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纵目驰骋,面对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时,却兴起了忧国伤时、人生羁旅之感。评一个“兴”字,点染出了诗人悲苦形象。“秋兴”的评点,是别有意味的。诗中有“人”,读诗才有“味”。 金圣叹的评语开阔了我们阅读教学的视野:心中有“诗”,就是要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诗歌,不能断章取义、割裂诗意,要有整体意识;眼中有“物”,就是要指导学生不能表面化、简单化分析诗中“物象”,要通过这些“物象”,体悟出诗歌的意境,再通过诗歌的意境,揣摩出诗人要表达感情和思想;诗中有“人”,就是要指导学生从诗中读出、品出、评出诗人的情趣、心态、精

文档评论(0)

镜花水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