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溪大学城总体的规划的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花溪大学城总体的规划的方案

贵州花溪大学城总体的规划的方案   【摘 要】本文通过对花溪大学城的基地分析以及大学城构成和功能的分析,提出大学城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空间布局等。   【关键词】高校聚集区;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   为促进贵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省政府决策,拟在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规划中的思丫新城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溪高校聚集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在花溪党武思丫一带形成一座新兴的大学科技生态新城。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范围   高校聚集区一期用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南靠南环高速路,北临思丫河,东抵斗篷山脉。占地5平方公里。距贵阳不到20公里,距花溪行政中心只有2.5公里。一期用地南北宽约3.5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由思雅路、花燕路和栋青路,两纵一横三条“土”字形规划道路划分为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片高校用地。高校聚集区二期用地5.5平方公里,位于南环线南侧,两期用地由思雅路和花燕路轴线贯通。   1.2 基地概况分析   规划用地属山地浅丘地形,场地总体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海拔高程在1110至1280之间。用地范围内主要为农田、孤山、台地、浅丘,东北角有著名旅游景点-----夜郎谷。中部南北向有多处集中林地,北侧思丫河水质清澈、河谷深切,东部斗篷山山形秀丽,有如屏风,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场区地形复杂,不可建用地占总用地的28%,场地内坡度大于25%的用地占有相当比例,地形起伏变化较为复杂,场地平整工程量较大;用地内以南向坡、东向坡居多,北向坡次之,西向坡最少。根据坡向分析,建筑布局具有坐北朝南良好的朝向和视线。设计可利用地形自然具有的方位和景观朝向灵活布局。结合现状适当进行地形改造,设计采用架空、吊脚、台地式等建筑规划布局手法,体现建筑与自然地形的相互结合、共融共生。   2 规划设计理念   通过研究世界大学聚集区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内发达地区大学聚集区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努力打造贵州花溪创新型大学聚集区。实现本土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突出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体现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现贵州多彩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山地建筑特色,创造本土大学集群品牌。充分利用花溪生态景观资源、思丫新城生态资源和斗篷山、思丫河及场地内原生林木、地形起伏、山丘、台地、植被、水系资源,合理组织景观空间,凸显迷人的景观特色。   有效改变贵州高校布局分散、教育环境封闭、规模效应发挥不够的状况,做到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规模效应好、教育质量高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促进花溪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大学拉动、大学兴城的目标。充分利用校区聚集、资源共享的优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龙头,形成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现代城区,形成科技与教育融合,资源配置合理,结构完善,教育产业高度发达、高校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高等教育聚合区。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通过将教育产业、高新科技产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信息快速传递的新载体、高新科技研发的新基地;突出生态环境、突出人文内涵、突出信息优势和体现规划的高起点、体现社区建设的智能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留有余地、有序建设的思路,按照土地集约使用,盘活土地资源,整体推进、滚动开发、创新模式的步骤。引进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精心有序的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聚集区。突出生态文明,突出高起点规划、突出聚集效应、突出资源整合、突出人才聚集优势、突出花溪山水城区优势、突出花溪历史文化优势,尽全力打造一流的贵州山地特色的大学聚集区。   3 功能分区规划   按照现代大学规划理论,围绕科研、教学、功能,将聚集区划分环内聚集有教学实验区、科研三产区、礼仪展示区、文化交流区,环外为学生生活区、后勤体育服务区、绿化水体退让区,跨越环内外的区域有体育公园区、绿化保护区,各类功能区分区明确。达到了集约聚合各高校优势条件,形成合力,为花溪大学拉动、文化教育拉动出力,又可独立办校各城格局的规划目标。   4 规划设计构思   4.1 山环水绕人景交融——“山水千万绕,君子此间行”   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尊循崇尚自然,结合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留、巧借;渗透、相融,以期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有机形态。   保留、巧借:地块东靠斗篷山,南依思丫河,基地内有数个或连或断的山体以及部分保护林地。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保留了地块内原生的山丘和林地,作为各校园的绿核,建筑围绕绿核布置,保证基地内外重要生态脉络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