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争地起源欧洲中心地外扩张力
战争的起源欧洲中心的外扩张力-历史论文
战争的起源欧洲中心的外扩张力
本刊记者 | 纪彭
如果有人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一个答案是——德意志。德国统一,并迅速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黎塞留时代开启了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进程:三百年来,欧洲边缘地区的强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一直在对中欧施加压力。德国四分五裂,遭到蹂躏。如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向外扩展,欧洲乃至世界应如何应对这个位于中部的新兴巨人?
世界难以容纳一个令人生畏的德国,他们结成同盟,围堵德国。德国位于欧陆心脏地带,似乎永远不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噩梦。这一难解之题,直到1945 年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会师易北河时,才真正告一段落。换言之,欧洲中部再次陷入边缘地区的强国的手中。
德国若想保护自己,不让东西两方面的邻国威胁自己,便会选择各个击破的战略。反过来促使各国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德国。
这一张力,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德国崛起的后果
对于法兰西而言,普法战争的惨败是刻骨铭心之痛。法国始终不能释怀,这一箭之仇迟早要报!阿尔萨斯与洛林就是“仇恨”的焦点。但是,很快法国人就意识到,法兰西在欧洲的优越地位就此画下休止符,这使得怨恨的情绪就又掺杂了恐惧。
法国永远地失去了一流国家的地位。这种挫折感升华为——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一心一意要收复阿尔萨斯与洛林。实际上,就世界大势而言,收复失地顶多给法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现在,法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对付不了德国,急需一个可靠的大国成为盟友。同时,法国的敌意,限制了德国外交的弹性。
欧洲大陆上另一对矛盾是奥匈帝国与俄罗斯。他们不可调和的起因同样来自“德国统一”,1862 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便请奥地利大使向奥皇转达一项惊人的提议:“建议古神圣罗马帝国的首府奥地利将其重心由维也纳迁至布达佩斯”。这位大使认为“此议荒谬之极”,他在回报维也纳时称“俾斯麦的神经有问题”。
然而,德国以普鲁士为核心的统一,使得奥地利别无选择,只能依俾斯麦的建议行事。布达佩斯成为奥匈帝国第二个首都,与维也纳平分秋色甚至偶尔凌驾其上。被排除于德意志之外的奥匈帝国只好把目光投向东南方的巴尔干。就地缘政治而言,奥匈帝国向巴尔干的扩张理所当然,但这个政策便会与俄国起冲突。
德国人才不在乎巴尔干,但是,俾斯麦很重视奥匈帝国。如果奥匈帝国崩溃,届时“说德语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很可能想回到德意志,这势必威胁到信奉新教的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此外,奥匈帝国是德国在欧洲唯一可信赖的盟友。
俾斯麦曾说:“在五个人的竞赛中,最理想的当然是站在占多数的三个人那一边。但在英、法、俄、奥、德五国中,法国对德国敌意甚深,英国光荣孤立;德国想要组成三人多数就须同时与奥、俄结盟。”这样,如何维系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友善平衡,是俾斯麦外交的核心,也是一件很见功力的难事。
俾斯麦的外交杂技
俾斯麦的目标是孤立法国,不让法国之外的大国有形成“反德联盟”的可能。他公开宣称德国统一后已“饱和”,不再有侵占更多领土的野心,以此向俄罗斯保证德国对巴尔干没有兴趣。对于英国,俾斯麦表示德国“退出殖民地竞争”。不过,在国内政治压力下,德国还是占了几块殖民地。此外,俾斯麦的全部力量都放在了“同时与奥地利、俄罗斯结盟”这件乍看之下不太可能的事情上。
1873 年,他真的组成了第一个所谓的“三皇同盟”。这个联盟也标榜三个保守王朝的团结,目的是“合作镇压各国的颠覆倾向”。但是,这个准军事同盟仅把“共同打击政治激进分子”当作目标,这不足以让三国真正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大家对镇压国内反对派颇有自信,用不着求助别人。
俄罗斯与奥地利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尤其是他们对瓦解中的土耳其在巴尔干的领土垂涎三尺。这令俾斯麦寝食难安。
1882 年,俾斯麦将他的结盟罗网更加扩大,说服了意大利加入德奥二国同盟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意大利希望强大的德国帮助他压制日益高涨的民主运动。奥匈帝国则希望多一层保障以防三皇同盟无法约束俄国。三国同盟规定,德国帮助意大利对抗法国,意大利保证在奥匈与俄国的冲突中保持中立。
就此,俾斯麦的外交形成了一连串环环相扣的同盟,有相互重叠也有相互竞争,保证了德国的外交弹性。为减少这个复杂的体系可能遭遇的挑战,俾斯麦竭尽所能地满足法国除阿尔萨斯与洛林外在各处的野心,鼓励法国扩大殖民地与英国对立。但是,如此叠床架屋的外交体系,势必造成相互猜忌,使得各国的弹性空间在民意的推动下不断缩小。
“奋发有为”的威廉二世
1888 年,威廉二世继承了皇位。这位天生有一只手臂畸形的君主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