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地生活不寡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段祺瑞地生活不寡淡

段祺瑞的生活不寡淡-历史论文 段祺瑞的生活不寡淡 段祺瑞在同袍里不算巨富,但产业也不少。他投资龙烟铁矿、吉林省的未垦荒地等,总值20 万元 文 | 杨津涛 说起段总理,最先想到的是一个网络段子:“北洋段祺瑞,一生廉洁,不做生意。家里日常用品、针头线脑,全都是家人从铺子里买来的。他做总理的时候,经常弄得家里开不了锅,实在没办法,就写张借条,去银行票号借点钱花。欠账段祺瑞记得清清楚楚,一旦有了钱,首先就是还债。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这段子很符合传播规律,一来颠覆了既往的历史认知,二来满足了人们对完美政治人物的期盼,因此流传很广,时不时被拿出来,转上个几百上千次。其实段子内容半真半假,需要我们一一核实。 收入:月薪、煤矿、白条先来看看段祺瑞的家庭。段祺瑞原配夫人姓吴,育有一子一女;吴夫人去世后,续娶袁世凯的干女儿张佩蘅,生下五位小姐。此外,老段还有五位姨太太,其中三个是花几百块买来的。姨太太们先后给段家添了几个儿女。 在段公馆当了几十年差的王楚卿回忆,段公馆里面“当差的、号房、马号、厨房、花把式、裁缝师傅、理发匠、当上差的、打杂的,再加上内宅里的女佣人,老老少少”,加在一起“总有百十口人”。为让这么一大家子人吃上饭,公馆光是厨房就有两个,擅长中西餐的大厨好几位。 段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老爷的工资。按照1913 年颁布的《中央行政官官俸法》,国务总理月薪1500 元。民国初年,一石(约140kg)米是10 元,一斤猪肉是0.14 元。如果按今天米5 元/kg、猪肉19 元/kg 的价格计算,1 银圆大约相当于70 元人民币,那段祺瑞当总理期间,工资约是人民币10 万元。至于这一家人的花销有多大,看看与他们往来最密切的铺子——瑞蚨祥就知道了,一家创立于1862 年的老字号,当时最上档次的服装品牌,相当于现在的路易· 威登。好在家里的粮食是不花钱的,全部由陆军部支给。显而易见,段祺瑞工资不少,但花销也大,剩不下什么。 工资不够,老段还不收礼。各省巡阅使、督军、省长登门送礼,当差的都要把礼单摆到段的书案上,等老爷子勾选其中一两件不值钱的之后,将剩下的原璧奉还。比如齐燮元送来20 多件珍奇宝贝,全部拒收;张作霖送了礼物一堆,老段只留下两条江鱼。唯一的一次照单全收,是要了冯玉祥送的一个大南瓜。 那么总理一家如何维持生计呢?首先是开煤矿。段家老三名叫段启勋,当过军官,后因病辞职。当时段祺瑞与同为“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合资5000 元,在直隶、山西边界处的井陉县,开了一家小煤矿。他告诉段启勋:“前些时候主办其事的人甚不得力,煤矿濒于破产。所以我甚望弟能脱离军界,前往接办。”于是段老三当上“正丰煤矿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是王士珍。 段、王两人都是做过陆军部长、内阁总理的人,他们开公司,谁敢不买账。用段宏钢(段启勋之子)的话说,“正丰煤矿有上述政治背景,资本较为雄厚,所以业务发展较快。”到1920 年时,正丰煤矿的日产量超过千吨,并修了一段18 公里长的铁路,接上石太线,方便原煤外运。段启勋死后,煤矿业务由段宏业接手。 段祺瑞在同袍里不算巨富,但产业也不少。他投资龙烟铁矿、吉林省的未垦荒地、中日合办的汇业银行、中美合办的懋业银行等,总值20 万元。 第二招更简单——如段子里说的那样,段家经常捉襟见肘。怎么办呢?注意,不是向银行“借”,而是“亲笔写张白条(不是支票)到金城、大陆就可以提个千儿八百的。”这意思就很明白了,老段开个条,就相当于存款单了,随用随取。至于怎么还?对不起,你们想多了。 爱好:下棋、玩牌、礼佛 段祺瑞生活不宽裕,但有几个爱好,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做寓公,都没放下,因为他不必为爱好“烧钱”。比如下围棋,那会儿没有互联网,要找人对弈,就得请到家里。段总理雇了张国英、顾绥如等一批专业棋手,一个月有的给80,有的给100,由陆军部支付。后来在上海棋院工作的顾绥如回忆,“陪段下棋,要有一定的本领,每盘要‘恰到好处’,只输给他半子。赢了,他自然不高兴,输得太多,会被他看不起。”段祺瑞总赢棋,又被日本授了个“名誉七段”,就常以高手自居。要说他的真实水平,也就“初段”而已。 徐树铮是段祺瑞最看重的人,但他对段痴迷下棋这事,颇有微词。民国时的大记者陶菊隐在《从下棋讲到做人》一文里说,“因一局告终已是红日中天,一上午的光阴就白白牺牲掉,所以小徐终身不肯到段的棋室,他常常向人说‘老师身系国家之安危,哪能有此闲情逸致?’” 几盘棋过后,要是兴致好,段祺瑞还会开诗会。有些诗才的王揖唐、梁鸿志,都是段公馆的座上宾。一次,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段公馆做客,看到老段在与人下棋,当场赋诗一首相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