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500字读书笔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1500字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1500字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1500字读书笔记(一)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报告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同一之间产生的一系列故事。 “滔滔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我对词中的好汉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浊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好汉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宇量局促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好汉。由于他足智多谋,办事坚决,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表现这一点。然而,我以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基础扶不起来,孔明却把本身的一生,去世去世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盼望的战车上。   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时也,命也   何为时?在我看来,所谓时就是不违背自然,遵循自然、世事发展的规律。何为命?我认为命就是特定环境下孕育出的特定性格。所谓“时也,命也”就是说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自己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三顾茅庐便是最好的佐证,刘皇叔自桃园结义,力杀黄巾,依附公孙赞、刘表,寄身于孔融、曹操,投奔袁绍,败当阳,走夏口,晃晃数十载瞬间即逝,可谓是无所成就,惶惶如丧家之犬。他不缺乏统领群雄逐鹿中原的能力,他缺的是时机。而诸葛先生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久旱之甘霖。试问,诸葛为何不选择权倾朝野的曹操,或者是基业雄厚之孙权,而偏偏选择服侍一无所有之刘备?到底是什么打动了孔明?我想是刘备的一颗虔诚的仁德之心。在拜访诸葛之初,孔明就再三推辞,而刘备一开始就说“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当孔明为刘备定下隆中对策之后,又再次推辞不愿出山。此时刘备哭泣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我想正是刘备这份心怀天下的仁德之心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试想刘备如果没有这种品质,就是十顾茅庐,那也未必能请诸葛亮出山。在那个社会环境中,孕育出孔明这样的经世之人,那是“时也”,刘备能请诸葛出山那是“命也”。所以我们无需抱怨没机会,我们应该更多地问自己,如果机会降临,自己能否抓住?  生死兴衰皆轮回   海伦凯勒的遭遇让我感到同情,我体会到了当盲人的艰辛。“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这个头衔当之无愧。仅仅在生命的头十九个月享用了光明和声音,就因为疾病而跌入了无尽的黑暗与寂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横观魏蜀吴三家,哪一家不是从无到有、从起到落、从兴到衰?再纵观我国历史王朝,更是生灭兴衰更替。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更是如此。可是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总想得。得到了就不想再失去,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就是一生要兴复汉室的刘备,他也是说去就去了,一撒手,全留给后人处理。我们有的时候失恋了,就受不了。破产了,就活不下去了。我觉得生命就是个过程,就是从原点再回到原点。有人会问——不论怎么努力获得,最终都将灰飞烟灭,那我们还那么拼命做什么?那我想问——你知道你会死,难道你就不活下去吗?不是这样子的,人生不是拼命地获得,而是不断地得舍,舍得。这样生命才有意义!我们拼命地赚钱,拼命地工作不是为了据为己有,而应该是和大家分享。  知不可为而为之   凭诸葛亮的智慧,难道他不知道汉室气数已尽?难道他就那么自不量力要和大自然较劲?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诸葛亮他是不敢怠慢。自白帝城托孤以来,他可谓是诚惶诚恐,不敢出丝毫纰漏。我们中国人是很懂得感恩的,正如诸葛所言“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诸葛亮六出祁山,他不是和自然规律抗争,他是在“尽人事,听天命”,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才觉得心安,也就是求个死得心安理得。他诠释的是赤胆忠义。然而,如果诸葛亮仅仅是为了求得心安理得,那他就没有什么值得后人敬仰的。因为他成全的仅仅是小义,实现的只是自我。而非大义,大我。所谓小义小我,我觉得就是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利益,而大义大我就是广阔的、大众的、国家的利益。正如《水浒传》中的晁天王和宋公明,晁天王的“聚义厅”诠释的是小义,而宋公明的“忠义堂”诠释的是大义,也就是最终招安的缘由。我们再看孔明,我想孔明先生是深知《易经》的,因为易经中讲得最多的就是阴阳变动,一切在不断地变化,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也可能变成好的。所以诸葛六出祁山,他是期待着世事变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