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计算机图形学1(新)(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形用户界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科学计算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娱乐 计算机艺术 虚拟现实 逆向工程 ⒊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图 由清华大学自然景物平台生成的野外场景 计算机图形学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商业广告、电视片头、影视特技、动画片等,还可用于教育、军事、飞行模拟、科研。 1996 Independence Day 因其可视效果获oscar ⒋ 娱乐和计算机艺术 Toy Story 成为第一部全三维计算机动画特点的电影 影视游戏广告中的应用 电影《魔戒》中的计算机动画角色——咕鲁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造型 计算机合成图像 * * LOGO 几个小程序 1.旋转的正方体 2. 旋转的茶壶 教师:周海燕 办公室:主楼713 Email: zhouhaiyanwhy@163.com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 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计算机绘图系统的软硬件组成; 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算法和理论; 具有一定的图形程序设计能力; 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概况。 二、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 四、学时与学分: 48学时 3学分 五、作业要求 上交4次课后作业,最后要求提交一篇有关计算机图形学某一领域进展的读书报告。 六、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七、参考书目: 1《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方法及应用(修订版)》潘云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计算机图形学的算法基础》 D.F.罗杰斯著,梁友栋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3《计算机图形学(第二版)》,Donald Hearn, M. Pauline Baker著,蔡士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计算机图形学》,杨钦、徐永安、翟红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C版)》,和青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课堂要求 一、课堂纪律要求 1、不准迟到早退——迟到早退1次扣平时成绩10分 2、上课不允许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发现一次扣平时成绩10分 3、旷课一次扣平时成绩20分,第二次扣30分,缺课三次者取消考试资格 二、作业要求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者和被抄袭者均扣平时成绩20分,缺一次,扣平时成绩10分。 三、奖励措施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作业完成较好酌情加5-10分;每次课堂测试,最先得出正确答案的前五名同学视测试难度酌情加分;课后积极思考,主动与老师探讨本课程相关问题的同学也可酌情加分。 学习方法 1、课前请做好预习 2、课上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3、课后及时复习总结 4、重视上机实践,要勤学多问 5、利用好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计算机图形系统 2 第三章 二维图形生成技术 10+4 第四章 图形变换 10+2 第五章 曲线曲面 4 第六章 三维真实感物体显示技术 8 第八章 计算机动画技术 2+2 1.1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 1.2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及研究前言 1.4 计算机图形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 * 酝酿期(50年代) - 1950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旋风1号 (Whirlwind I)计算机配备了阴极射线管(CRT)来显示一些简单的图形 – 1958年,美国Calcomp公司由联机的数字记录仪发展成滚筒式绘图仪,GerBer公司把数控机床发展成为平板式绘图仪 – 50年代末期,MIT的林肯实验室在“旋风”计算机上开发SAGE空中防御体系 1.1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史 Whirlwind: early graphics using VectorScope (1951) SketchPad: first interactive graphics (1962) * 萌芽期(60年代) – 1962年,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Ivan.E.Sutherland发表了一篇题为“Sketchpad:一个人-机交互通信的图形系统的博士论文,其中首次使用了Computer Graphics” – 1962年,雷诺汽车公司的工程师Pierre Bézier提出Bézier曲线、曲面的理论 –1964年MIT的教授Steven A. Coons提出了超限插值的新思想,通过插值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