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270年气候再推断-地理学报.PDF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270年气候再推断-地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270年气候再推断-地理学报

第72 卷第3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2, No.3 2017 年3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ch, 2017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1270 年) 气候再推断 1 1 2 1 1 3 刘浩龙 ,戴君虎 ,闫军辉 ,何凡能 ,葛全胜 ,牟重行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信阳464000 ;3. 台州市气象局,台州318000) 摘要:本文整理、考订了南宋时期杭州偏晚终雪记录,诊断了此类资料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 了各年代不同数量终雪日期值至对应年代平均终雪日期值的转换,进而分析了重建序列所指 示的温度变化特征与其他文献证据、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史料记述 的杭州偏晚终雪现象系以惊蛰以后为标准,且不包括霰和冰粒类微量降雪类型,其有着明确的 2 气候指示意义(-0.34 ºC/ 10d ,R = 0.37 ,P <0.001 ),可有效用于温度重建。②基于非线性的波 尔兹曼函数,以不同样本量偏晚终雪日期值可有效估算10年平均终雪日期,其外推结果较之线 性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③南宋时期杭州春季的平均温暖程度大致相当于 1951- 1980年,该时期在百年尺度上可划分为1131- 1170年的寒冷期和1171- 1270年的温暖期。 其中,后一阶段有1181-1200年和1221-1240年两个亚冷期。④南宋时期杭州10年平均终雪日 期的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温度变化的代用证据和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太平洋十 年涛动的冷暖位相变化比较吻合,这可能说明了中世纪暖期太平洋十年涛动对中国大部分地 区气候所具有的共同影响。本文为更深入认识12- 13世纪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 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南宋时期;杭州;终雪记录;气候意义;变化特征 DOI: 10.11821/dlxb201703002 [1] “中世纪暖期”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PAGES )高度关注的重点时段 。研究这 一被公认为属于气候自然变率的历史暖期,不仅对于深入认识气候系统的多尺度变化及 其影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有助于诊断20 世纪气候增暖的历史地位、识别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以及预估未来的气候变化。目前,“中世纪暖期”的起止时间、温暖程度、 [2-4] 阶段性划分以及变化幅度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仍需要更多区域尺度上的高分辨率证据 予以证实。 [5] 中国在 “中世纪暖期”研究上已开展大量工作并于近10年取得显著进展 。在西部 地区以及东西部交界地带,人们基于树轮、湖泊纹层沉积、冰芯等自然证据,重建了多 [6-9] 条年至10年分辨率的温度代用序列 ,各区域在该时期的温度变化特征遂得以揭示。然 而,在素以历史文献丰富而著称的东部季风区,该时段迄今只有30 年和10年分辨率的温 收稿日期:2016-09-28; 修订日期:2016-11-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14FY210900, 2011FY 120300) [Found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