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民粹主义地话语特征及动员逻辑
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特征及动员逻辑-行政管理
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特征及动员逻辑
郭小安,朱梦莹
(重庆大学,重庆401331)
摘要:中国网络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表现为崇尚平民、反对精英、暴力崇拜、美化弱者等话语特征,一旦涉及如官、警、富等敏感区域时,公众的集体记忆和刻板意见很容易被激活,冼定事情走向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性,人肉搜索、谣言、群体攻击、泄愤、借势造势、恶搞戏谑等是常用策略手段。网络民粹主义既与社会矛盾、底层情绪累积有关,也和现实中制度化参与渠道不畅有关。
关键词 :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话语策略;动员逻辑
中图分类号:D0 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5)02-0079-06
收稿日期:2015-01-08
基金项目:2014年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网络抗争中的情感动员策略及应对”。
作者简介:郭小安(1980-),男,江西遂川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朱梦莹(1993-),女,江西铜鼓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为平民主义)是19世纪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它既是一种政治思潮、行动策略,也是一种政治运动,其基本精神是维护底层利益,反对一切权威,为此不惜采用任何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民主化、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粹主义的空间不断遭到挤压。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扩散和发展,民粹主义似乎重新找到了栖息之地,呈现“死灰复燃”之势。尤其是在社会分配不公、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底层怨恨情绪积压的背景下,网络的隐蔽性、解构性、碎片化特点很容易和社会矛盾、底层情绪结合起来,导致在网络空间内“围观就是力量”、“以势抗争”、“舆论绑架法律”、“舆论倒逼改革”等声音不绝于耳,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与传统民粹主义不同,网络民粹主义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思潮,因此,从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策略和动员逻辑人手,总结出网络民粹主义的演化规律,反思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民粹主义的定义及内涵
对于民粹主义的定义,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俞可平认为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它总是处于摇摆不定状态,可以用来指涉既广且杂的政治现象,很难有确切的界定,“民粹主义是变形金刚,它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看似在左,倏然在右,今天要平等,明天就要特权,一会儿是民主主义者手里的讲稿,一会儿又是独裁者,这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者要加税,那个国家的民粹主义者要减税,甚至拒绝缴税”。但是,俞可平还是对纷繁复杂的民粹主义概念谱系做了一个提炼,他把民粹主义划分为三个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反对精英主义,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作为一种政治策略,指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从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俞可平的谱系划分为民粹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学者仍然侧重于把民粹主义看作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有些甚至把民粹主义称之为思想潜流。如阿伯茨和拉曼斯在分析民粹主义的特征时,强调了民粹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的特征。保罗·塔格特对作为社会思潮的民粹主义曾经有如下描述:“对社会集团的妖魔化,特别是对精英的憎恶使民粹主义者树立了政敌,但这也正是其构建自身的一个重要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民粹主义者有这样的倾向,他们通常站在自己所排斥、厌恶的社会集团的对立面上来描述自身。民粹主义者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头脑敏锐的知识分子、官僚、雇佣文人、财主、强盗头领、披头士和财阀的诋毁。”皮尔·阿德列·塔奎夫把民粹主义看作一种意识形态,“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合法性即在人民的意志之中,因此它体现了激进的民主理想。这种民粹主义对应于直接民主,其特征是民主的极端主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民粹主义找到了新的表达平台和表现形式,网络民粹主义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当然,网络民粹主义并非严谨的表述,容易造就“网络引发民粹主义”的错觉,不过从中国的实际看,民粹主义的复活确实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李良荣认为互联网激活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同时也把积压的怨恨情绪释放,以互动方式获取阶层认同,容易走向群体极化,导致网络民粹主义。陈龙借用“场域”的概念概括了网络民粹主义的特点:制造话语垄断,对抗政府、对抗主流,寻求阶层认同,制造网络狂欢以及网络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