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越海隧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江越海隧道

日本青函隧道在施工中对影响耐海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对评价耐海水性的指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动弹性系数、水密性及炭化深度),材龄按28天、1年、2年、3年、5年进行了耐海水性试验。其中不同水泥和水灰比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示于表3。 * 表3 混凝土抗压强度 水泥种类 水灰比(%) 抗压强度(kgf/cm2) 强度比 水中 海中 海中/水中 5年强度/3年强度 28天 1年 3年 5年 1年 3年 5年 1年 3年 5年 NC 45 406 469 487 477 460 476 448 0.98 0.98 0.94 0.94 55 319 383 391 387 356 367 340 0.93 0.94 0.88 0.93 SRC 45 432 514 550 555 524 560 554 1.02 1.02 1.00 0.99 55 325 387 426 418 394 428 384 1.02 1.00 0.92 0.90 SRSC 45 403 576 595 620 559 596 620 0.97 1.00 1.00 1.04 55 338 504 548 540 463 531 532 0.92 0.97 0.97 1.00 注:NC:普通波特兰水泥;SRC:耐硫酸盐水泥;SRSC:耐硫酸盐矿碴水泥 根据试验结果,在青函隧道的衬砌采用了矿碴耐硫酸盐水泥。 * 海底隧道之最 * 跨江(湖)越海隧道 * 修建背景 * 跨海隧道 海峡像一道天堑将大陆与大陆,大陆与海岛,海岛屿海岛之间隔开,这给人们的生活、旅行带来许多不便。于是,人们设计建造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的香港九龙等地区。全世界已建在建的跨海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 * 代表工程 * 横贯多佛尔海峡,从英国的福克斯通到法国的桑加特,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隧道由两股火车隧道和一股工作隧道构成,全长53公里,海底部分37公里,工程耗资106亿英镑。该隧道已于1995年建成通车。 * * 青函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隧道横越轻津海峡,全长54公里,海底部分23公里,该工程1964年动工,历时24年于1988年竣工,全长53.85公里,耗资7000亿日元。穿越隧道需要50分钟。 * * 香港特别行政区有3条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港九中线海底隧道1972年建成,全长1.9公里,包括一条四车道、日流量12万次的汽车隧道和一条地铁隧道。港九东线隧道,1989年建成,全长1.8公里,日通过汽车9万车次。1997年4月建成的西线隧道,六车道,日车流量可达18万次。三条海底隧道使回归祖国后日益繁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交通无阻。 * * 修筑技术 * 海底隧道特点 与陆域隧道比:海水是无限的,而且纵断面是凹形的; ·海水是有侵蚀性的。 * 海底隧道设计、施工要求 在施工期间如何确保海水不侵入; 如何抗御海水对结构物腐蚀的影响。 * 措施一 ·避开富水性的地层;如第四纪地层、全风化地层以及风化囊地层等; 根据地质条件,尽可能地在不透水层中通过。 * 计划通过对马海峡的总距离超过250km的日韩隧道正处于前期研究阶段,为了勘察地质状况已经修筑了一座勘探斜井。该隧道的主要地质问题是要通过一段埋深较大(埋深约1000m)的未固结层,在纵断面上,通过该区域时,隧道顶至少要保留100m的距离,以侧安全。 例一 日韩隧道 * * 例二 英法海峡隧道 在纵断面设计上,英法海峡隧道的设计构思是把两座直径7.3m的隧道连同中央一座服务隧道穿过白垩质泥灰岩。简单的说,海峡地质是由一些白垩层覆盖在泥灰质粘土上面。白垩质泥灰岩为中等强度、均质和有些塑性的地层,它实际上是不透水的岩层,对隧道开挖十分有利。因此,在决定隧道纵坡时,基本上是沿着这层地层变化的。 * * 措施二 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确定最小顶板厚度。 * 日本决定青函隧道的埋深时,曾参考矿山保安规则禁止在海底开采地点的规定,即: ①海底下的第四纪层在30m以上时,第三纪层的厚度不满10m的地点; ②海底下的第四纪层不满5m时,第三纪层厚度不满60m的地点;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