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由聚合 - 复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自由聚合 - 复件

。 两个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形成共价键,生成一个大分子链的反应称为偶合终止。 3.4 根据上述定义,形成x-聚体需要增长x-1次,而终止仅 一次,因此形成x-聚体的几率α为 x-1 次成键几率和一 次不成键几率的乘积。 数量分布函数和质量分布函数的图形如图3—8和图3—9所示。 比较式2—56和2—67可知,偶合终止时的聚合度分布要比歧化终止时更均匀一些。图2—10也表明这一结论。 3.9 聚合热力学 3.9.1 聚合热力学的一般概念 一种单体能否反应成为聚合物,可从其聚合前后的自由能变化来判断。 对于聚合过程,单体是初态,自由能为G1,聚合物为终态,自由能为G2。 当ΔG = G2-G1<0 时,聚合过程可自发进行; ΔG >0 ,聚合物解聚成单体; ΔG = 0,单体与聚合物处于平衡状态。 自由能 ΔG 与聚合反应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关系为 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无序性减小,熵值减小,因此ΔS总 是负值。一般为-105~-125 J/mol.K。在通常聚合温度下 (室温~100℃),T ΔS= -30~-45 J/mol。因此要使聚合 体系的ΔG <0 , ΔH须为负值(放热),数值上必须超过 45 J/mol。 2.9.2 聚合热 烯类单体的聚合热可由键能作大概的估算。 聚合的结果是一个双键转变为两个单键。C—C单键的键能约为350 kJ/mol,双键的键能约610 kJ/mol。因此无取代基时,烯类单体的聚合热约为-90 kJ/mol。 单纯双键的聚合从热力学上看是可行的。实际上,大多数烯类单体的聚合热低于估算值,原因是存在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共轭效应、氢键作用、溶剂化作用等。 根据热力学方程,ΔH = ΔE-p ΔV。聚合反应为等容过程,ΔV=0,则ΔH = ΔE。即聚合热等于内能的变化,这是聚合热受取代基影响的内在因素。 (1)位阻效应 位阻效应使聚合热降低。如乙烯ΔH = -95 kJ/mol,双取 代后的异丁烯(-51.5 kJ/mol),MMA(-56.5kJ/mol), α-甲基苯乙烯( -35.1 kJ/mol),都比乙烯低得多。但取代 的单体聚合热下降不多,如丙烯(-85.8kJ/mol)、1-丁烯 ( -79.5kJ/mol)。 甲醛的ΔH = -50.23 kJ/mol,引入甲基变成乙醛后,聚合 热降至0 kJ/mol,常温下不可能聚合。 (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也是聚合热降低。苯乙烯(-69.9kJ/mol)、丁 二烯(-72.8kJ/mol)、异戊二烯(-74.5kJ/mol)、丙烯 腈(-72.4kJ/mol)都是共轭单体,因此聚合热都降低。 丙烯酸(-66.9kJ/mol)、丙烯酸甲酯(-78.7kJ/mol) 也有一定共轭效应,聚合热也有所降低。 丙烯(-85.8kJ/mol)分子上的甲基有超共轭效应,聚合 热比乙烯略低。α-甲基苯乙烯( -35.1 kJ/mol)既有苯基 的共轭,又有甲基的超共轭,而且有双取代的位阻效应,因 此聚合热降低很多。 (3)取代基的电负性 取代基的电负性大,有利于聚合热的升高。例如氯乙烯(-95.8kJ/mol)、硝基乙烯(-90.8kJ/mol)、偏二氟乙烯(-129.7kJ/mol)、四氟乙烯(-154.8 kJ/mol )等。 偏二氯乙烯(-75.3kJ/mol)为双取代单体,但氯原子电 负性大,两者抵消,聚合热降低不多。 含氟聚合物的聚合热特别高,可能与这类单体的C—C键 单键能较大有关。如六氟乙烷中C—C键能为520 kJ/mol,而 乙烷中C—C键能为350 kJ/mol。 (4)氢键和溶剂化作用 氢键和溶剂化作用都使得聚合物分子运动受阻,内能增 加,因此聚合热降低。 如氢键的影响:丙烯酸(-66.9kJ/mol)、甲基丙烯酸 (-42.3kJ/mol,氢键+双取代)。溶剂化作用:丙烯酰胺 (纯-82.0kJ/mol,苯中-60.2kJ/mol)、甲基丙烯酰胺 (苯中-35.1kJ/mol,溶剂化+双取代)。 2.9.3 聚合上限温度 2.9.3.1 聚合上限温度的概念 理论上,任何聚合反应都存在逆反应。但因多数单体聚 合热较大,在一般聚合温度下逆反应速率很低,可忽略。而 在高温下,TΔS变得很大,逆反应不可忽略。如PMMA在 高温下可分解出单体。 当单体与聚合物处于平衡状态时,ΔG = 0,即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