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大闹天宫》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大闹天宫》课件

大闹天宫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创作历程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做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问题研究 1.根据本章节,介绍一下孙悟空的形象。 这一章节中孙悟空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他的神通广大与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2.怎样解析本章节中的诗文的含义? 诗一:   这首诗总体上来说是对孙悟空大闹天宫行为的批判,认为他的行为是“欺心”“狂妄”“乱规箴”,所以必然会“天加谴”,很明确地预示了孙悟空最后失败的结局,同时也宣扬了佛教的因果报应。 诗二: 这首诗含义虽然不是特别明确,但是它大致说的应该是孙悟空本来就是来自混沌的自然状态,然后又吃了金丹,所以,必然变化无穷,不是清规戒律所能轻易束缚得了的。这里赞美了孙悟空的无拘无束、率真任性,表达了对破除条规戒律、恢复独立与自由的向往。 诗三: 此诗主要赞美金箍棒的随心所愿,奇妙无比。 诗四: 此诗指出孙悟空的形象代表着人心的修炼过程:去掉凡心,便见真心。因为凡心的产生,经历了无心——先天之心——真心——后天之心——凡心等阶段,如果采取颠倒之术,则由凡心变为真心,直到无心,即得解脱而成佛。 3.中央台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大闹天宫”一集中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与 小说中情节刻画的形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太相同。 电视剧《西游记》中对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是极尽渲染之能事,从动作、服饰、色彩、声音等各个角度突出了孙悟空本领高强、疾恶如仇、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他强烈的反抗精神。在电视剧中,孙悟空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而在小说中,除了重点表现孙悟空的武功高强和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外,也有很多处对其批判的语句。如,第七回的前面有一首诗文,是这样写的:“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在这首诗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孙悟空反天宫行为是持有一种批判的味道的。 4.孙悟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孙悟空的性格前后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除了抗魔的英勇顽强外,还表现在他对神佛的桀骜不驯上。参加取经,他先讲条件,观音菩萨只好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稍有拂逆,那就要“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仅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答应他“犯上”的要挟。对慈悲的观音,孙悟空敢骂她“惫懒”,咒她“一世无夫”;对庄严的佛祖,他敢说是“妖精的外甥”。而他那种斩尽杀绝的斗争风度,更直接抵触了佛教的戒律。这位“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还屡屡以“大闹天宫”的历史为荣,但最忌讳别人提起“弼马温”的旧名。因此可以认为,孙悟空前后的命运虽然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在性格上是基本一致的。 思考与讨论 一、课文中大圣自称为“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结合课文找一找,哪些情节体现了大圣猴子的野性? 二、从下面大圣回答如来的两段话中,你能看出大圣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1.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2.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三、“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最终失败而结束,他再神通广大和法力无边,也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掌心,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对这个结局,你怎么看? 第一题分析: 本文所选的章节中最能表现猴子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