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镉胁迫对甘薯苗生理生化关键指标的影响
镉胁迫对甘薯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农学论文
镉胁迫对甘薯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胡玉龙,李雪华,赵苹艺,丁楚楚,徐甜甜,孙存华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00)
摘要:采用水培法,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宁紫薯一号为材料,研究重金属镉(Cd2+)对其叶绿素含量、脂膜过氧化程度、活性氧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甘薯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加,过氧化氢含量升高;SOD、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在处理期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镉胁迫导致甘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衰老加速。同时甘薯植株也会对镉胁迫作出相应反应,保护酶活性上升降低了镉引起的细胞氧化损坏,维护了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
关键词 :镉胁迫;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脂膜过氧化;抗氧化酶
中图分类号: S531;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5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21
收稿日期:2014-06-30
作者简介:胡玉龙(1988-),女,湖北荆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遗传与环境,(电话)15190668525(电子信箱)846210538@qq.com。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酸雨作用使得土壤中Cd2+的可溶性增加,导致土壤毒性增强,区域性土壤Cd2+污染严重,如农田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Cd2+污染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和高Cd2+的积累[1]。Cd2+通过根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转移储存。Cd2+通过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以及干扰植物体内的元素平衡等方式影响植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镉元素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食用含镉的食物容易造成镉在人体肾脏、肝、骨质等组织内的积累,损坏人体相关组织功能,危害身体健康。镉元素在人体内的积累可引发水蛋白症、肾结石等一系列的肾损伤临床表现。早期研究表明,镉元素具有致癌作用。镉对蛋白质的毒性作用,包含对抗氧化酶的破坏,影响了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导致细胞膜以及与癌变过程有关的DNA的损伤[2]。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又称地瓜、白薯、红薯、番薯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属世界性块根粮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为世界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70%~85%,且甘薯品种资源丰富,中国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约有2 000份[3]。甘薯适应能力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高,既可以作为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可以作为能源作物,通过加工形成乙醇。甘薯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抗癌、食疗以及工业价值。甘薯对土壤中的镉有一定的吸收积累能力,在轻度镉污染(0.57 mg/kg)条件下,湘薯15、泉薯9号等甘薯茎叶镉含量超过了无公害质量标准[4],绵粉1号与绵薯8号、绵薯4号薯块存在镉超标,特别是绵薯5号镉含量为110 μg/kg,为土壤含镉量的17.9%[5],说明轻度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甘薯存在一定的摄食健康风险,同时也给甘薯生长发育带来胁迫伤害。本研究探讨甘薯对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以及如何提高甘薯对镉胁迫的耐受性,旨在揭示重金属镉对甘薯叶片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以及甘薯在镉胁迫下自我调节保护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甘薯宁紫薯1号为供试材料。2013年4月将薯块种入苗床,约2周后,苗床上长出甘薯幼苗。在苗床上培养幼苗1周后,将幼苗移栽于盆中培养。待幼苗枝叶旺盛,采其茎(含叶片)作为试验材料。
1.2 方法
将长势相似的幼苗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1周后,茎生根,分两组分别用标准霍格兰营养液和含100 μmol/L的CdCl2的霍格兰营养液处理幼苗(每隔2 d换一次营养液),置于25 ℃/20 ℃(白天/夜晚)培养箱中、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培养,记录8 d内不同处理幼苗的生长情况。每隔1 d上午9:00定时采样,选取植株倒数第3片至第10片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每个指标重复测定3次。
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叶绿素含量[6];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7];采用TiCl2显色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7];采用羟胺反应法测定超氧阴离子含量[8];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8];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8];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8]。以上试验均重复取材测定3次,取平均值。
1.2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