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跟踪练.doc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跟踪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跟踪练.doc

PAGE PAGE 1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2017·湖北武汉模拟)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45°45′01″N,122°33′47″E)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1~2题。 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 2.当地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 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C.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栗钙土的上层往往富集氧化铁,而铁元素的富集能力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说明栗钙土形成的条件为高温状态,又由材料可知栗钙土分布在背风坡,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因此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高温少雨。故答案选C项。第2题,冲积扇是由于河流冲积而形成的沉积地貌。由出山口到冲积扇的前缘,流速逐渐减缓,携带能力逐渐减弱,沉积颗粒逐渐减小,因此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故答案选B项。 答案:1.C 2.B (2017·江苏扬州模拟)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正确。第4题,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 答案:3.D 4.A (2017·江苏东台模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6.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7.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 解析:第5题,洞庭湖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属于农田植被,东南丘陵地区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以旱地为主,结合题目中的顺序,东南丘陵年NPP最大,故选B。第6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的变化。第7题,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该地的农田面积减少,极有可能为种植结构的变化,A对。而城市化进程、退耕还湖均会使NPP降低,围湖造田是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