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PAGE 1 -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学习目标]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 1.背景 (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兴起 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彼特拉克 ①代表作:《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 ①最著名的作品:散文故事集《十日谈》。 ②《十日谈》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评价 ①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 ②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别提醒]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1.概况 最初出现在德意志,后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2.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3.过程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序幕: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②主张 a.核心内容是主张信仰上帝和耶稣即可得救。 b.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2)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代表作:《基督教原理》。 ②主张 a.主张“信仰得救”。 b.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4.影响 (1)进步性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轻巧识记] 宗教改革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史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解读] 抓住句中转折词“并非……而是……”,理解中心句“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1)根据史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提示】 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史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史料解读] 通过关键词句“受上帝的委托”“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得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2)史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宗教改革主张? 【提示】 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归纳总结]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比较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同点 背景 (条件) 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性质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结果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内容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通话 形式 在复兴古典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