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古城——泉州》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 1201李倩玮 泉山苍苍,晋水泱泱。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氏族先民在此聚居,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进入青铜时代,泉州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数次中原人民的大规模南迁,大量注入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大大地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繁荣。 马可·波罗对泉州人是这样评价:“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 东方第一大港 马可波罗 出航时的遗址 刺桐一名来自《马克波罗游记》。作为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站,马可·波罗在泉州逗留了一段时间,这里繁荣的贸易、丰富的物产、友好的人民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因此,《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专辟《刺桐城》一章,向世人介绍他在泉州的所见所闻。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曾著《马可·波罗到泉州》一文,归纳《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泉州的记载。《游记》对泉州赞赏备至,在书中,作者记载“(离开福州)到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又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每一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巨额的收入”。   历史上的元代泉州处在海外贸易和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游记》中说:“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德化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专家介绍,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可·波罗当年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        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度僧人拘那诺托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 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州、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鲜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阿拉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东方第一大港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繁盛。泉州港(亦称刺桐港)被誉称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而驰名中外,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 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的外贸业务全由厦门港所取代,从此以后,泉州港便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 丰富的宗教文化 泉州不仅是一个港口城市,更是一个文化名城。泉州被称为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更有“宗教圣地”之称。历史上闽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