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IV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课件
职业暴露后预防 * ? 6)、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 ? ? 7)、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 ? ? ? 8)、工作完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 ? 9)、遇有意外事故,应立即处理并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报告上级部门。如工作人员皮肤被刺伤,可以用流动水局部清洗或用刺激性较轻的含氯创伤消毒剂浸泡皮肤创口;样品或检测试剂溅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溅入嘴内,先吐出残留的液体后,用水反复漱口;? ? 10)、遇有高危的意外事故发生,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对其随访、 HIV检测、休息并暂时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抗HIV药物进行预防。 (四)、废弃物品消毒处理? ? 1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消毒技术规范》。 2 从艾滋病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 3、实验室所有垃圾,包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和工作衣,置于专门污物袋内,经焚烧或有效消毒处理后丢弃,污染的非一次性工作衣应先消毒后再洗涤;? ? 4、所有用过的实验用品,尤其是血样管和血液标本先在实验室内消毒,再移出清洗,待消毒后再用;? ? 5、所有尖锐物品应置于不宜刺破的容器内,消毒后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 HIV常用的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方法 1)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15?20min; 2 ) 干燥空气烘箱消毒(干烤消毒), 140℃,保持2?3h。 2 HIV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 HIV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保持10?30 min。 1) 废弃物缸:5000mg/L 次氯酸钠。 2)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和仪器表面:75%乙醇。 3) 溢出物:5000mg/L次氯酸钠。 4) 污染的台面和器具:2000mg/L 次氯酸钠,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器械可用2%戊二醛消毒。 6、样本的采集安全防护 3 采血用一次性注射器,谨慎操作,防止发生刺伤皮肤和造成外界污染。血液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都应以安全的方式进行操作。 离心机要使用密闭的离心杯(罐)和气密性转头,以防液体溢出或在超/高速离心时形成气溶胶。 打开标本容器时要小心,以防内容物泼溅。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溢漏。 对血液和体液常规操作要在指定区域进行。样品处理时若内容物有可能溅出,则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同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以防皮肤或粘膜污染。 样本的运送? ? ?HIV病毒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需要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要求进行包装运输. 1、样品从一个实验室转送到另外一个实验室,须置于带有盖帽的试管内,防止样品流出 2、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种类、姓名、原有的编号。 3、将试管放入专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在所放试管周围上下均垫有软性物质,以免碰碎,容器外标有HIV检测专用字样。 4、阳性样本需按照最新的相关规定要求运输、保存。 八、个人防护要求和措施 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的一种物理屏障。 1、个人防护装备 所涉及的防护部位 : 1、眼睛、 2、头面部、 3、躯体、 4、手、 5、足、耳(听力) 6、呼吸道 个人防护装备 装备包括: 1、眼镜(安全镜、护目镜) 2、口罩、面罩、防毒面具 3、帽子 4、防护衣 ( 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 围群) 5、手套 6、鞋套 7、听力保护器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级别的生物 安全水平操作选择个人防护装置。 结合工作的性质选择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置选择原则 九、快速检测点的生物安全 检测人员应培训持证上岗; 检测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 检测人员工作前应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避免在检测样本时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出现手部皮肤有开放性伤口及其他不适于检测工作的情况,应暂停工作;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的; 避免用戴手套的收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等; 禁止手套重复使用。 体液中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