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评忠义水浒传.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汇评忠义水浒传汇评忠义水浒传汇评忠义水浒传汇评忠义水浒传汇评忠义水浒传

  序、小引     忠义水浒全传序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S吟Y也。虽作,何观乎?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兢,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雀,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间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   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   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机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   《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心腹,呜呼在?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谭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温陵卓吾李贽撰。   忠义水浒全传小引   吾之事卓吾先生也,貌之承而心之委,无非卓吾先生者。非先生之言弗言,非先生之阅弗阅。或曰狂,或曰癖,吾忘吾也,知有卓吾先生而己矣。先生歿而名益尊,道益广,书益播传。即片犊单词,留向人间者,靡不珍为瑶草,俨然欲倾宇内,猗欤盛哉!不朽可卜已。然而奇其文者十七,奇其人者十三,叩尔胸中,则皆未有卓吾先生者也。自吾游吴,访陈无异使君,而得袁无涯氏。揖未竟,辄首问先生,私椒之诚,溢于眉宇,其胸中殆如有卓吾者。嗣是数过从语,语辄及卓老,求卓老遗言甚力,求卓老所批阅之遗书又甚力,无涯氏岂狂耶?癖耶了吾探吾行筒,而卓吾先生所批定《忠义水浒传》及《杨升庵集》二书与俱,挈以付之。无涯欣然如获至宝,愿公诸世。吾问:“二书孰先?”无涯日:“《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知我罪我,卓老之春秋近是。其先《水浒》哉!其先《水浒》哉!”吾笑曰:“唯,唯!非卜卓老不能发《水浒》之精神,非无涯不能发卓老之精神。吾之事卓吾先生最久,而无涯之得卓吾先生乃最深,吾愧无涯矣!然无涯一非吾,亦谁能发无涯之精神者?吾不负卓吾先生,无涯亦不负吾兹游也。”于是相视而笑,煮茶共啜,取卓吾先生叙《忠义水浒传》文同声读之,胥江怒涛,若或应答。吾忘无涯矣,无涯忘吾矣,知有卓吾先生而已矣。   楚人凤里杨定见书于胥江舟次。   (《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袁无涯刻本卷首)   金批本:序一   原夫书契之作,昔者圣人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其端肇于结绳,而其盛崤而为六经。其秉简载笔者,则皆在圣人之位而又有其德者也。在圣人之位,则有其权;有圣人之德,则知其故。有其权而知其故,则得作而作,亦不得不作而作也。是故《易》者,导之使为善也;《礼》者,坊之不为恶也;《书》者,纵以尽天运之变;《诗》者,衡以会人情之通也。故《易》之为书,行也;《礼》之为书,止也;《书》之为书,可畏;《诗》之为书,可乐也。故曰《易》圆而《礼》方,《书》久而《诗》大。又曰《易》不赏而民劝,《礼》不怒而民避,《书》为庙外之几筵,《诗》为未朝之明堂也。   若有《易》而可以无《书》也者,则不复为《书》也。有《易》有《书》而可以无《诗》也者,则不复为《诗》也。有《易》有《书》有《诗》而可以无《礼》也者,则不复为《礼》也。有圣人之德,则知其故;知其故,则知《易》与《书》与《诗》与《礼》各有其一故,而不可以或废也。有圣人之德而又在圣人之位,则有其权;有其权,而后作《易》,之后又欲作《书》,又欲作《诗》,又欲作《礼》,咸得奋笔而遂为之,而人不得而议其罪也。   无圣人之位,则无其权;无其权,而不免有

文档评论(0)

文档终结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