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特征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建筑特征培训课件

中国古建筑特征 由四个斜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在两条垂脊之间形成三角形山墙叫山花,又叫九脊顶。 双坡屋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屋面悬于山墙之外,用来保护山墙,又叫挑山顶。多用于民居。 双坡屋顶,屋面与山墙平齐以别于悬山式。并且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多用于民居,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应用广泛。 形式与悬山差不多,只是屋檐不悬出山墙罢了。 锥形屋顶,根据平面形态可分为圆形攒尖顶和多边形攒尖顶,屋顶汇于中心一点,无正脊,是塔、亭、楼、阁常用形式。 卷棚顶:屋顶双坡,但两坡以弧线相接而无正脊。 还有顶平如匣的孟顶、圆如丘陵的穹隆顶、状如头盔的盔顶等。 最简单的屋顶形式,一般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少雨地区的民居中。 周代初期,发明了斗拱结构,即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型方木相叠而成向外挑悬的结构。 内有凹槽的短木为斗 承接斗的长形木为拱 斗拱可以支撑载梁挑出屋檐,同时其纵横交错重叠富于变化,又成为重要的装饰部件。 斗拱彩绘和雕刻更加强化了斗拱的装饰作用,从而出现使用等级的限制。 出挑层数越多,斗拱体量越大,外观越气派,所以建筑物等级越高斗拱层次越多。 3.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多讲究中轴线贯穿,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对称,形成整齐严谨、主次分明的布局风格,如都城、宫殿、坛庙、陵寝、衙署、寺庙宫观等。 普通民居、风景园林则大多数利用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而灵活布局。 明清时期北京图 永定门 右安门 左安门 天坛 广渠门 日坛 朝阳门 东直门 N 安定门 地坛 西直门 阜成门 月坛 西便门 东便门 广宁门 先农坛 金水桥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门 乾清宫 坤宁宫 神武门 西华门 东华门 社稷坛 太庙 4.绚丽与雅淡相结合的色彩 宫殿、坛庙建筑以红墙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显得分外辉煌壮观;屋檐下的阴影部分,室内梁、柱、天花板上绘有精美彩画,使整个建筑光彩悦目。 民居、道观和园林,或为白色粉墙、青灰瓦顶,或土墙青瓦。前者与青山绿水相掩映,后者与岩影土色相协调,形成朴素淡雅、返璞归真的和谐意境。 紫禁城后寝三宫 宫殿建筑的色彩 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北京的紫禁城和沈阳的故宫 宫殿建筑 沈阳故宫文溯阁 园林建筑的色彩 江苏扬州瘦西湖 苏州网师园 寺庙建筑的色彩 浙江天台国清寺 苏州西园佛寺 云南佛寺大殿内景 寺庙建筑的色彩 布达拉宫的墙体装饰 乡土建筑的色彩 安徽徽州民居 白粉墙 黑色的瓦 灰色的砖、石墙脚 乡土建筑的色彩 浙江新叶村 * 古建筑是指古代人们利用自然界的土、石、木等建筑材料,经过设计,运用一定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建成的供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使用的房屋或场所。 一、概述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萌芽,在封建社会时期取得辉煌的成就,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和5000年的中国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多彩,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人文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 (一)中国古建筑的发展 早在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就利用天然岩洞作为居住处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另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巢居也是被采用过的另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只限于对天然环境的直接利用,真正的人工建筑尚未出现。 1.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周口店 从崖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固定的住宅∶一种是架在树木上的房屋,即所谓巢居式;另一种是架在地面木桩上的房屋,即所谓干栏式。 大约6000-7000年前,我国广大地区进入原始氏族社会,房屋建筑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主要有两种,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和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阑式建筑。 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开始了定居生活,其典型代表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以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为代表,采用榫卯连接技术,形成架离地面的木构房屋建筑。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中干阑式建筑构件 4000年前进入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居所,平面作“吕”字形,住房遗址已显露出家庭私有的痕迹,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和私有制萌芽的出现。 龙山时期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防潮、清洁和明亮。 龙山文化遗址 从巢穴居住发展到地面建筑,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简陋的原始房屋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贡献。 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以木材为基本材料,形成了“人”字形的基本架构,但尚无人工建材的加工和使用,仅限于对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