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政府织的发展及其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非政府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从其目标和活动领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政治性结社。包括传统官僚政治中官僚士大夫的结社,即朋党和 延续发展起来的政治性社团。诸如东汉时期的钩党,唐代的牛党、李党, 北宋的熙丰党、元佑党,南宋的伪学党,明代的东林党、齐党、楚党等; 延续至明代,朋党与士绅活动相结合,逐渐趋向于近代政党的雏形。如清 末具有改良、立宪取向的“强学会”、“保国会”、“顶备立宪公会”、“宪政 公会”,以至资产阶级的“同盟会”、“复兴会”等。 二是文化学术性结社。文化学术性社团是我国传统结社中较为发达的 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社团兴起于魏晋之后的各种形式的文人结社。 “竹林七贤”、“诗社”、“文会/社”,宋初的岳麓、篙阳、白鹿洞、应天府。 三是经济互助性结社。“合会”、义仓、社仓,以及实行义田、义庄、义 役等制。还有会馆、行会、商会等。 四是慈善团体。南北朝时期的“三福田”,发展为居安院、安济坊等,协 赈公所。明代的同善会。清代的善会,善堂。 五是秘密结社。民间各种秘密结社活动早在先秦就存在。宋元时期的秘 密的“会”,在明代逐渐组织化,至清代达到极盛。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当代社团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展起来的各类社会团体。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代社团的发展也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按照时间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2.停滞期:1966----1978年 3.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 (资料来源: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载《管理世界》2002年第8 期) 环境保护领域 截至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比2005年增加了771家。 通过各种活动,非政府组织的价值理念已逐渐为公众接受和认可,并吸引了一 大批积极的环保志愿者,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大学生环保组织的成立。如大学 生绿色营和绿色大学生论坛,清华大学绿色协会、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等。 扶贫开发领域 在中国扶贫领域的工作中,非政府组织发挥出了自己独有的优势。成 立于1989年2月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它是对海内外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 利性的社会组织,是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开展各 类扶贫项目200多项,近年来,每年约有10多万贫困农民受益于这些项目。 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当代公共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Contents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2.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自身制约因素 1、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是改革“双重管理体制”。清华大学王名教授认为: 第一,要转变思路,由行政控制转向分类监管、资源引导和行为控制。 可以从“社会影响”或“外部性”的功能视角把各种形式的非政府组织划分 为公益服务类、政策倡导类、工商经济类、政治参与类、一般社会类等 五大类,继而根据每种类别的非政府组织来确定其管理方式,是要控制、 要监管,还是要防范、要利用。 第二,修改现行法规,将民间组织的发展和监管建立在法治基础上。要把 修改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立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首 要任务。 第三,改革现行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相对集权的行政监管体制。目的在 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非政府组织监管体系。一方面统一协调各个不 同政府部门之间围绕非政府组织监管问题的关系、权责和利益;另一方面 统一信息、统一政令,将中国境内的所有非政府组织置于国家统一的行政 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的框架内。 最后,要建立健全新型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类非政府组织。 2、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 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进行管理 针对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环境存在立法位阶低、体 系不健全、法律法规欠缺以及对非政府组织眼里限制的法律趋向 等问题,制定非政府组织法,重新制定或修改原有的规章条例, 逐步建立完善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的必然选择。 政府应尽快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增补、调整和修改,并适当 调整对非政府组织严格限制的取向。现阶段要把修改和完善非政 府组织的相关立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首要任 务,增加非政府组织内部制度、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加强 现有法律法规的衔接,强调上位法与下位法的一致等。 3、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要改变走出非政府组织不应当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误区。适当放宽 对非政府组织从事经营性活动的限制,同时,为确保非政府组织经营所得不 是为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