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同谷诗现地研究-网页空间
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八十四期
2 0 1 6 年 5 月 頁 5 3 ~ 9 6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DOI: 10.6258/bcla.2016.84.02
杜甫同谷詩現地研究
簡 錦 松
摘 要
杜甫自秦州至成都這一段旅行,受到廣大的注意,他在同谷縣所作的
〈積草嶺〉、〈泥功山〉、〈鳳凰臺〉、〈萬丈潭〉、〈發同谷縣〉等詩,
皆有盛名。本文將以唐詩現地研究法,對〈鳳凰臺〉、〈萬丈潭〉二詩作
精讀,重新驗證詩中的內容,對其位址也作出正確的標記,其他三首不具
備現地研究的充分條件。又,晁說之於宋徽宗宣和四年至六年任為成州太
守,創先在同谷縣新修杜工部祠堂,他正確的指證了鳳凰山,又指出萬丈
潭的名稱和位址,由於他相信杜甫居住在萬丈潭畔,把杜工部祠堂建在潭
邊。雖然他所說的萬丈潭位址,與杜甫〈萬丈潭〉原詩完全不符,杜甫當
年並沒有住在萬丈潭畔,但他所提供的記載極有啟發價值,本文也將對他
作深入分析。至於〈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久已膾炙人口,自來
無人質疑其偽,其實乃出於拼湊造假,本文將有詳細的辯證。
關鍵詞:杜甫 同谷詩 同谷七歌 現地研究
104.02.10 收稿,104.09.18 通過刊登。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54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一、前言
杜甫研究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北宋刻本到各家注釋、年譜、評傳、研究
專書、期刊論文,綿綿不絕,看來已經十分完備。杜詩研究法中,「以杜證杜」
之法,又被眾多人採用,誠然,這是一個好方法,但是,如果以杜證杜而出現
矛盾時呢?例如一般人對杜甫最多的印象是貧窮,談到貧窮就不能不想到著名
的〈空囊〉詩:「不爨井晨凍,無衣牀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全
1但同在那幾天內,杜甫所寫的詩卻有〈西枝村尋置草堂
唐詩,225 :2424d ),
地夜宿贊公土室〉、〈寄贊上人〉等,後一首云:「茅屋買兼土,斯焉心所求」
(全唐詩,218 :2288c ),窮到囊無一錢的人,卻同時是正要購買房舍與土地
之人,完全矛盾。若把時間拉到後面來看,杜甫在〈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
賓客一百韻〉詩中說自己: 「兩京猶薄產」(全唐詩,230 :2512 ),兩京薄產,
指他在東都和西京都有薄產,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就擁有的產業,戰爭雖然
延續多年,但杜甫在乾元 1年(758 )冬末至乾元2年(759 )春日之間,便曾回
東都檢視產業,大曆2年(767 )在夔州時,也曾作詩送鄰人孟倉曹帶著親筆書
信回土婁舊莊探視;至於西京的產業,收京後杜甫還曾居住,產權當然也沒問
題。所以,當我們看到把杜甫形容得貧窮不堪的詩篇時,究竟應該怎麼去發現
它的實指,回歸真相,恐怕不是單純「以杜證杜」就可以解決的。
杜甫「自秦入蜀詩」長期受到重視,眾多研究者提出了各出心裁的精妙言
2
論, 但對於秦州到成都的山川實況,諸如道里之數,旅行期程、險夷變化、水
陸區分,卻少人關心,舊注尤不可信。職是之故,筆者從2007年開始著手進行
「成都-同谷」、「同谷縣」、「同谷-秦州」這三段行程的現地研究,希望
提出有用的數據,供學界參考。
2007年及2008年,我完成了成都到利州(今廣元市)之間的考察。2009年,
我一邊進行寶雞、大散關、鳳州(今鳳縣)的考察,同時也調查了由鳳州到兩
當、徽縣這一路。2010年我對徽縣-秦州(今天水市)-同谷縣(今成縣)-
興州(今略陽縣)做了一次環狀的考察,再沿嘉陵江南下。這幾次考察,建立
1 本文引詩,除非另有需要,皆取用自清‧彭定求等奉敕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
局,1960 ),為節省篇幅,下文中凡引用《全唐詩》詩句,直接於詩句後標注(全唐
詩,卷:頁),但如連續引詩,為簡耳目,方始移注於下。
2 如陳文華,《杜甫傳記唐宋資料考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黃奕珍,《杜甫
自秦入蜀詩歌析評》(臺北:里仁書局,2005 )之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