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媒体研究探究何去何从.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媒体研究探究何去何从

新媒体研究何去何从? 韦路 博士 副教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系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 号 310028 drluwei@ 摘要:世界范围内的新媒体研究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诞生以来,迅速成长为一个独立 的、显赫的研究领域,并成为推动传播学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中国的新媒体研究在经历了 15 年的发展之后,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并随着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的成立,掀起了一 个高潮。然而,繁华背后,有一系列事关该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新媒体 研究的学术身份是否形成?学术地位究竟如何?当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存在哪 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未来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本文将以国际视野对新媒体研究的 学术身份、当前热点和未来方向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国新媒体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 网络传播 传播技术 传播学 新媒体研究何去何从? 作为当前传播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新媒体研究已经走过了30 多个春秋。尽管有学者 [1]但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已举世瞩目,并成为推动传播学 称新媒体研究目前仍处于孩提时代, 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15 年前,这股新媒体研究的热潮一进入中国,便以席卷之势刮向中 国新闻传播学界,并在经过发生期和发展期的第一个十年之后,[2] [3] 进入当前的繁荣期, 直 至2009 年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的成立,标志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一个高潮。繁华背后,我们有 必要静下心来,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问问将来。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新媒体研究的学术 身份是否形成?学术地位究竟如何?当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热点?存在哪些需要引起 注意的问题?未来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对于这个研究领域的准确定位和健康 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全球同步性,本文将从国际层面对新媒体研究 的学术身份、当前热点和未来方向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国新媒体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媒体研究的身份 世界范围内的新媒体研究,通常被认为可追溯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Short, Williams, i[4] 和Christie 提出社会在场理论(Social Presence Theory)为标志。 30 多年来,新媒体研究 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传播学这门21 世纪显学中的显学。这一显赫的学术地位可以表现为以下 两个方面。 首先,新媒体的研究著述迅猛增长。从 1970 年代开始,不少基于新传播技术的理论研 ii[5,6] 究相继发表,例如Daft Lengel 的媒体丰富性理论(media richness ), Rogers 的创新扩 散理论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7]Fulk, Schmitz, Steinfeld 的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8] iii influence ), Walther 的社会信息处理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