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docVIP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时对点练习岳麓版

PAGE PAGE 1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项。 2.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②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加重而不是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所以本题答案是A项。 3.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故A项正确。 4.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1917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答案 C 解析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所以民国六年(1917年)姚木兰不可能乘坐飞机到上海、杭州游历。 5.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  ) 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 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 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 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质的变革”“由于”要求,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传统工具”,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B、D两项没有依据,具有片面性;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 6.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答案 A 解析 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火车是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故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故D项错误。 7.如图是中国近代时期的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  ) A.服饰 B.建筑 C.通讯 D.婚礼 答案 C 解析 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长袍马褂,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建筑物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讯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 8.“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上海世博会上这句流行语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航空事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解析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 9.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B项符合题意。 10.(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③束缚了人们思想 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束缚了人们思想”与史实不符,故B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 1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