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毕业论文
PAGE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 有毒本草的现代研究
姓 名:
专 业: 中药材
班 级: 09药材1班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 年 四 月
有毒本草的现代研究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4 [摘要] PAGEREF _Toc321411314 \h 2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5 关键词 PAGEREF _Toc321411315 \h 2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6 1 取得的研究成果 PAGEREF _Toc321411316 \h 2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7 1.1物质基础研究渐趋深入 PAGEREF _Toc321411317 \h 2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8 1.2炮制研究进一步深入 PAGEREF _Toc321411318 \h 3
HYPERLINK \l _Toc321411319 1.3毒理学研究成果颇丰 3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0 1.4配伍应用科学内涵得到揭示 4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1 1.4.1配伍后减毒增效研究 4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2 1.4.1.1 对毒性成分的抑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4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3 1.4.1.2相互发生化学反应,中和毒性成分达到减毒增效目的 4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4 1.4.2机体内配伍药物代谢研究 PAGEREF _Toc321411324 \h 5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5 1.5辨证研究规律引人注目 PAGEREF _Toc321411325 \h 5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6 2结语 5
HYPERLINK \l _Toc321411327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1411327 \h 6
有毒本草的现代研究
[摘要] 本文阐明了有毒中药的概念,论述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毒中药毒效相关性基础研究的现状,为日后的中药有毒成分的处理和学习提供了资料与拓展平台。
关键词 有毒中药 毒理学 药理学 现状
有毒中药的应用和研究历史久远,中医药界从未停止过对有毒中药相关问题的探索。从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提出有毒、无毒中药概念始,历代医家都对中药毒性理论作了较多补充。时至近代,随着西方化学、毒理学等现代科学的融入,有毒中药研究取得了更加瞩目的成就,促进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分支学科的奠立与发展。
1 取得的研究成果
1.1物质基础研究渐趋深入
近代以来,化学、毒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逐渐被运用到有毒中药的研究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分离技术的进步、溶剂学的发展,对有毒中药成分的提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借助紫外光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有毒中药成分的鉴别越米越趋深入、细致。如巴豆分析出的已知成分包括巴豆油、巴豆苷及生物碱等等,不仅如此,甚至还对基于相同极性分离的物质成分群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如经研究证实巴豆油中含有26种组分[1]、乌头不同种属含乌头碱成分多达12种[2]。这些都为有毒中药毒效物质基础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通过较多相关研究的积累,中医药界对有毒中药成分有了一定规律性的认识。中医药界认识到,当有毒中药中成分(或其组合)仅产生毒副反应,而无药效时,在应用该药前,应尽可能将这类成分(或组合)予以剔除或促使其发生性质转化,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当有毒中药有毒成分既具毒性又有药效时,当注意化毒为效,尽量趋利避害,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及巴豆等。运用传统炮制、药物配伍,借助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技术与方法对有毒成分的理化件质进行干预(如稀释、破坏及转化固有毒性成分等),达到调整毒性含量、安全有效用药的目标,如乌头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氨基醇类生物碱等,实现有毒中药的小毒或无毒化[3];再如巴豆通过淀粉稀释或直接提取来控制巴豆油含量,皆可实现增效减毒的目的[4]。
1.2炮制研究进一步深入
炮制是解决有毒中药增效减毒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炮制,不仅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政讲师师资培训课件.ppt
-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检测方法.docx VIP
- 【基于企业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docx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10.2捍卫国家利益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中文书名《我的姐姐罗莎琳·富兰克林》.doc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MOOC期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期末慕课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