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课件.pptVIP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课件

* * * * * * * * * * * * * * * 渭城到安西的距离确实是很遥远。 安西离送别地到底有多远呢? 安 西 作者在向友人敬酒时可能会跟友人说些什么? 后两句送别的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更”字说明什么? “更”字表明酒已经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却溢于言表。 重感情,对朋友情深意重。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这两首送别诗一个融情于景,一个清新含蓄,虽风格不同、意象不同,但都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退出 作业 1 2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背诵两首古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诗两首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展示给大家吧! 激趣导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诗句 初读感知 hè 黄鹤楼 cí 辞退 líng 广陵 mèng 姓孟 wéi 唯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知作者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写作背景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好友。 “黄鹤楼、广陵”是地名。“之”:到。 诗题意思是在黄鹤楼边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解诗题 精读感悟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解诗题 明诗意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辞:告别。 孤:孤单。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明诗意 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明诗意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 悟诗情 前两句叙事,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后两句写景,写了作者目送船只消失在天边。 作者为什么要用“故人”一词? 故人指老朋友,说明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 “烟花三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发挥想象,说一说此时望着远去孤帆的作者可能在想什么? 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 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比直接抒情来得含蓄。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通过描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诗句 初读感知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文学成就: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代表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知作者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之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