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大社2014年7月新书快递《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奇诺娃》 学术沃土 思想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书名: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契诃夫和初恋情人情书及剧本,纪念伟大作家逝世110周年) ISBN::978-7-300-19304-5 著者:[俄]契诃夫、米齐诺娃 著 童道明 译著 成品:小16开 定价:28.00元 装帧: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4.7 情书+2部戏剧:三种方式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本书卖点 ☆收录大作家契诃夫与初恋情人米齐诺娃情书及剧本 ☆纪念伟大作家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收录契诃夫世界名剧《海鸥》 ☆著名翻译家、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精心翻译 ◆读者定位 文学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文艺界读者 ◆内容介绍 这本书有关契诃夫的生命和情感,是一个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的爱的故事。 第一种讲述充满了私密性,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情,让人们看到恋爱中的契诃夫的样子,也是他文学遗产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讲述是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以戏剧的方式重现了了两人的交往,属于后来者对先贤及其精彩人生的描述。 第三种讲述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米齐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这部戏对两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能从中看见生活中的恋人如何变成了戏剧中的人物。 ◆作者介绍 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苦闷》、《万卡》、《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六号病房》、《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契诃夫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布尔加科夫、乔伊斯、海明威、纳博科夫、塞林格、伍尔夫卡弗等一代又一代作家和亿万读者。契诃夫的作品,值得在任何时刻重新阅读。 童道明,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契诃夫专家,为我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 ◆目录 契诃夫、米齐诺娃通信选 契诃夫、米齐诺娃 著 童道明 译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童道明 著 海鸥 契诃夫 著 童道明 译 后记 ◆精彩段落 序言 童道明 起先,是拉克申老师,牵着我的手,走向了契诃夫。 那是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 论文讲评会开过后,拉克申老师把我留住,说:“童,我给你论文打5分,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 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从而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我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方向——研究契诃夫及其戏剧。 领着我走向契诃夫的,就拉克申老师一个人;而后来帮助我走近契诃夫的人就很多了,其中就有于是之老师。 作家爱伦堡1960年出版了一本叫《重读契诃夫》的书,他说契诃夫的简洁的文风是与他谦虚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我将信将疑。后来认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才相信了人的简洁的文风与他的谦虚的品格之间的血肉联系。 作家高尔基在《论契诃夫》中写道:“我觉得,每一个来到安东·契诃夫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 我早就读过高尔基的这段话,我也相信会是这样的,特别是在我结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2014年1月18日,作家文摘报社在首都图书馆开于是之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我在发言中几乎重复了高尔基的这一段话,只是把“安东·契诃夫”改成了“于是之老师”。 于是之老师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契诃夫。 爱伦堡的《重读契诃夫》煞尾一句是:“谢谢你,安东·巴甫洛维奇。”多么简单的一句,但饱含着多少深情。我一直想效仿爱伦堡,在公开文字里向契诃夫说几句温情的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我写了第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散文《惜别樱桃园》,文章最后是这样写的: 谢谢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同时给予我们以心灵的震动与慰藉,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站在新世纪门槛前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这些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要懂得多愁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890年6月7日,契诃夫在去萨哈林岛途中,乘船漂流到黑龙江上。他先在俄国边城布拉格维申斯克下船小憩,然后又登船来到中国边城瑷珲稍作逗留。1998年7月30日,我也有机会坐船从黑河漂流到了瑷珲城。一路上同船的朋友都在谈笑风生,独有我一个人坐在甲板上,脑子里想的全是契诃夫。回京后写了篇文章,文章最后说:“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一个半小时的江上航行,是我忙忙碌碌的生命里呼吸得最自由的时刻,我也努力寻觅契诃夫108年前见过的‘数不清的长喙的精灵’。可惜,只有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