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伦理学及生活).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伦理学及生活).ppt

主要内容 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 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 关于普遍规范与例外的思考 一、“最大幸福原则” 功利主义的核心观点。 正确的行为是产生或倾向于产生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 关注的是行为本身及其后果,而非个体或是他的意图 ,是最典型的后果论。 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公开课:“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与电车难题 /movie/2013/6/R/P/M970NCQRM_M973913RP.html 绝大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幸福如何平衡? 生产方式与伦理学说 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与讲究实惠、注重现实的世俗化潮流。 经验主义哲学基础:除了亲身经历者的感受和判断,还有什么能用来决定是否该追求某种快乐同时付出某种痛苦为代价? 人性论前提: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人都具有社会情感,不会绝对自私。 在他们的生活哲学中,始终更为重视智力层面的快乐、感情上的快乐、想象力赋予的快乐和道德情操方面的快乐,而非单纯感官上的快乐。 在权衡快乐时,考虑量的同时会考虑质。 功利主义的标准不是指行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指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道德确实承认为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最大利益这种行为的力量价值,只是拒绝承认牺牲本身是件好事。 幸福如何衡量?(没有科学手段,只能估计?) 必须知道哪种行为会给那些受到其影响的人带来短期的和长期的最大效用,这种知识很难获得。 受众的范围该如何确定? 情境功利主义:“在此时此刻这个情境下,该怎么作才能促进全体快乐值。” 规则功利主义:若每个人都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 讨论:是否应该进行器官移植? 宝宝特丽莎,1992年生于佛罗里达,是一个无脑婴儿(没有大脑和小脑,但有脑干,所以呼吸、心跳等机能是有的。) 她的父母得知她不能活很久,甚至即便活着也永远不会有意识以后,自愿捐出她的器官供移植。他们认为她的肾、肝脏、心脏、肺和眼睛应该给其他孩子,让这些器官帮助那些需要的孩子。 医生同意了,认为这是好主意,但特丽莎的器官不能被取走,因为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在捐助者死亡之前不允许取走其器官。 九天后,宝宝特丽莎死了,但她的器官已经衰竭而不能移植了。 二、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义务论:某些行为之所以正当,是因为它们属于它们所是的那种行为,即主要就是因为它们本身的性质,而不必他求。 目的论:某些行为之所以是“正当”,是因为它们的“好”的结果所致 。 三大道德律 1、普遍的行为法则: “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你的行动,应该把行为准则通过你的意志变为普遍的自然规律。” 2、人是目的 “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是手段。” 3、意志自律 “他之所以崇高,并不由于他服从道德规律,而是由于他是规律的立法者,并且正因为如此,他才服从这一规律。……既不是恐惧,也不是爱好,完全是对规律的尊重,才是动机给予行为以道德价值。” 规则、规范 自律、自由 尊重、民主 理性 三、普遍规范与例外 1、规范的普遍性 第一,规范是要面向这个社会的所有人的,是要普遍地对社会的每个成员提出要求,而不是仅仅要求其中的一部分人。 第二,它提出的义务是确实具有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符合一般人心中的道德直觉和正常情况下形成的普通人具有的常识,符合被社会广泛尊重的一些基本道德判断。 2、儒家的“经权之辩” “经”原义为织物的纵线,引申为常道、规范,即至当不移的道理、准则。 “权”的含义有“权衡、权宜、权变”的意思,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对事物进行权衡,采取一种权宜之计,改变一下固有的方式。 “行权有道”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孟子曰:“礼也。” 淳于髡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孟子·离娄上》) 3、康德的“可普遍化原理” “你应当如此行动或行为,考虑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权变”包含着行为的动机、目的、境遇和可能后果的考量,在熟人社会或监督体系相对完善的条件下,“行权有道”才能真正实现。 “可普遍化原理”是检验和论证规范的必要条件,在当代公共生活领域中,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 第一讲 两种伦理学观点 社会转型与道德失范 对后果的关注、对眼前功效和利益的在乎、 对人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