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苣苔群落优种群生态位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瑶山苣苔群落优种群生态位研究

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农学论文 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王玉兵1,莫耐波2,汤庚国3 (1.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广西 金秀 545004;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210037) 摘要:根据野外18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 T. Wang)生存群落20个优势种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戟叶圣蕨(Dictyocline sagittifolia Ching)、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球子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phaerosora (Tagawa) Ching]和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 Ching)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752 3和0.759 8、1.604 5和1.035 5、1.627 2和1.158 7、1.771 4和0.601 6;瑶山苣苔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324 6和0.456 5。瑶山苣苔群落中20个优势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大部分在0.10~0.25,大于0.20的只有18对,占总对数的9.47%,表明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的竞争关系较弱。瑶山苣苔多生长在林下石壁上,在空间上易发生生态位分离,从而确保了与其他物种的共存。 关键词 :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 T. Wang);群落;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中图分类号:Q949.778.4;Q948.15;Q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9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30 收稿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王玉兵(1977-),男,湖北宜昌人,讲师,从事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电话)0717-6397188(电子信箱)tomswfc1977@163.com。 生态位就其本质来说,是物种在特定尺度下特定环境中的功能单位,包括物种对环境的要求和环境对物种的影响两个方面及其规律等范畴,是物种属性的特征表现,可定量地反映物种与生境的相互作用关系[1-3]。通过对物种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种群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还有助于掌握物种的竞争机制和规律,现在生态位理论已成为解释自然群落中物种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之一[4]。近年来,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也逐渐受到重视[5-8],但有关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 T. Wang)的种群生态位研究尚未见报道。瑶山苣苔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较原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的老山自然保护区狭小范围内[9];由于个体数量少,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2004)里被定为极危种(Critically Endangered)[10]。目前对瑶山苣苔的研究仅涉及分布现状[11]、开花生物学[12]、分类地位[13]、遗传多样性[14]等方面。课题组在前期工作[11,12]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瑶山苣苔生存群落草本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期揭示瑶山苣苔与群落优势种群对可利用资源的分享状况以及种间关系,从而为瑶山苣苔的保护和扩繁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老山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54′~110°15′、北纬23°43′~24°09′,海拔大约1 000 m。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带上,加之地形复杂、森林广布,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其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据金秀瑶族自治县多年气象资料记载,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7 ℃,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21.7 ℃,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13.8 ℃,年日照时间1 268.6 h,>10℃的年活动积温5 233.9 ℃,年无霜期283 d,年降雨量1 824 mm,年蒸发量1 203 mm,空气相对湿度83%;土壤属山地黄壤。研究地点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总盖度达100%,其中乔木层郁闭度在0.9以上,灌木层盖度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