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卫气营血辨证--师大庆》-课件.ppt

《第五章卫气营血辨证--师大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概述 学习要求:   掌握温病的概念,了解温病学的发展简史,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临床意义。 一、温病的概念 《伤寒论》“太阳温病” 温病概念的内涵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温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一)、《伤寒论》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什么是温病? 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病因:    风寒邪气 ×    温热邪气 √ 治疗:   不可用辛温之剂   辛凉之剂   银翘散之类 (二)、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病因 主症 病理特征 温病性质     1、病因   首见于叶天士《温热论》: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著名的温病学家,被后世尊称为“温热大师”,其著作《温热论》是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温热之邪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等。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温病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因与四时有关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又称四时温病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疠气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所致疾病多有传染性,且发病急,病情重。 温毒   热性显著,且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有局部肿毒特征。 温邪   2、主症 鉴别关键 3、病理特征 热象偏重 易化燥伤阴 4、温病性质 广义概念 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定义--温病共性的高         度概括。  (三)、温病与伤寒的区别 (四)、温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温病   温病病种中确实包括某些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脑、肺炎等。 温病中仍有少数特殊病种。 许多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寄生虫病等,并不属于温病。 属于风寒类的外感热病,如    流感。 (一)萌芽阶段 1、《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并对其因、证、脉、治等方面都有论述。 2、《伤寒论》简明叙述温病概念,并为温病辨证纲领及治法奠定了基础。 (二)成长阶段   区别温病与伤寒。 刘河间    1、六气皆从火化。   2、用药以寒凉清热为主。   3、制表里双解新方。 吴又可 叶天士 吴鞠通 薛生白 王孟英 吴又可 1、写成温病学第一部著作《温疫论》。 2、提出“疠气”学说。 吴鞠通 1、其著作《温病条辨》丰富了温病的内容。 2、倡导“三焦辨证”。 薛生白 1、著湿热病专著《湿热病篇》。 2、丰富完善温病治疗学。 王孟英   《温热经纬》系统构织温病学理论体系。 三、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立论依据 实践依据 历代医家贡献 立论依据 《内经》 《伤寒论》 《灵枢·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者,卫外而为固也”。 《灵枢·决气篇》: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痹论》:   “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灵枢·邪客篇》: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四、临床意义 区分证候类型 分析病变机制 判定病情轻重  识别病情传变 指导立法处方 第二节 卫分证辨证 学习要求:    掌握卫分证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措施以及风热在卫证、暑湿在卫证、湿热在卫证的辨证。 一、卫分证定义: (一)卫气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二)卫分证定义: 卫分证、太阳病实为同一病变层次。 (三)病因病机: (四)诊断要点 咽喉红肿 (五)证候类型: 湿热病邪 (六)治则: 疏卫透表 (七)代表方: 银翘散 (八)转归:   二、风热在卫证 风热犯卫证     叶天士《温热论》第2条:“……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银翘散  剂型  药物  煎法  服法 《温病条辨》“上杵为散……” 散剂的特点:李东垣《用药法象》:“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散--发散表邪,疏散气机  2、药物组成 花类--金银花、荆芥穗 壳类--连翘 叶类--薄荷、竹叶 宣散--桔梗、淡豆豉   3、煎法 《温病条辨》“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 煮散法 时间短  4、服法 “每服六钱……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每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