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7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厦门市同安区含答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厦门市同安区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语科 试卷
满分: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学校: 翔安一中 柑岭中学 五显中学 翔安实验 诗坂中学 凤南中学 河中学等学校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㈠语言积累(12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12分)
⑴可汗问所欲,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2分)
⑵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分)
⑶草树知春不久归, 。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2分)
⑷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分)
⑸《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诗句是: , 。(2分)
⑹《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 。(2分)
㈡语言运用(8分)
2阅读下面字,完成问题。(8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A持之以恒 B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的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 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果。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地壳( ) 目不 uī( )园 漂( )白 shuò( )果
⑵根据语境,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填序号)。(2分)
⑶“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义项有:①抬头;脸朝上(跟“俯”相对)。②敬慕;佩服。③旧时公用语,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上级对下级表示命令。④依仗;借助。根据语境,段中的“仰之弥高”中“仰”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二 阅读(70分)
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4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要求:不少于30字)(3分)
㈡名著阅读(分)
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B《骆驼祥子》中作者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的,通俗朴素且又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6阅读语段,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3分)
祥子自农村,到旧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有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积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9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