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毒脱除技研究进展.docVIP

百合病毒脱除技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合病毒脱除技研究进展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农学论文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丰先红,李健,罗孝贵 (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626000) 摘要:百合病毒病是一类影响百合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了百合商品生产的发展,去除百合病毒病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种苗,进行无病毒种球生产。详述了百合中常用的病毒脱除技术,包括茎尖培养、珠芽培养、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和多种方式结合应用等几种,以及近几年新兴的一种脱毒技术——低温疗法,指出百合病毒脱除研究新方向,以期为生产无病毒百合种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合;病毒;脱毒 中图分类号:S682.2+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 基金项目:四川省农科院、甘孜州“院州”第二轮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甘孜州常用地产中藏药材研究与产业推进”(sngzny12-1504)。 第一作者简介:丰先红,女,1980 年出生,四川广安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通信地址:626000 四川甘孜州康定县炉城南路42号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E-mail:[email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5-01-23,修回日期:2015-04-22。 0 引言 百合是多年生球根花卉,种类和品系均多,花期长,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姿优美。既能作切花、盆花,又能在园林中与乔、灌、草配置,可取得很好的景观效果。全世界百合属(Lilium)植物共有l15 种,其中原产中国的有55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一半。近年来随着百合生产规模的扩大,种球几代自繁和快速流通使得百合病毒病累积日趋严重,影响了百合的经济价值及花、叶的观赏价值[1],带病毒的百合花色暗淡、叶片畸形,甚至植株枯死,不带病毒的花色艳丽、植株高大、切花寿命长[2],而且生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优,可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3]。近年来,不少科研工作者利用茎尖培养、珠芽培养、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及多种方式结合等脱毒技术对百合病毒脱毒效果进行研究,笔者介绍了百合主要病毒病及这些脱毒技术在百合上的研究情况,旨在为今后百合脱毒和无病毒种苗生产提供借鉴。 1 侵染百合的主要病毒病 百合的病毒病最早研究来自于Stewart 百合的坏死条纹。到目前为止,报道过的百合病毒共约有19种,植原体(phytoplasma)1 种[1,4]。其中百合潜隐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郁金香碎花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TBV)、异名百合斑驳病毒(Lily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丛簇病毒(Lily rosette virus,LRV)等5 种病毒病是在百合种球生产中最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5-6],这些病毒主要通过蚜虫等昆虫介体传播,传播速度快,且难以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直接有效防治。其他十几种病毒仅在局部栽培地方发生,危害较小。 2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 2.1 茎尖培养脱毒 Phillips 最早开展百合茎尖脱毒研究,此后茎尖脱毒技术就广泛应用于百合无病毒苗生产。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植物脱病毒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7]。此法能与快繁相结合,周期短、效率高。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茎尖的大小,剥取的茎尖太小难以成活,过大则达不到脱毒效果[8-9]。 因此选择适当的茎尖大小,兼顾脱毒率和成活率2 个因素,是研究人员一直在探求的问题。邵增龙等[10]认为茎尖大小在0.2~0.3 mm,脱病毒效果较好且易成活。王超等[11]对5 种百合进行茎尖脱毒培养,认为百合剥取0.3~0.8 mm茎尖大小最适宜。张文珠等[12]研究表明,直接剥取0.2~0.5 mm的茎尖,脱毒效果比较理想,脱毒率可达到38%,0.5~1.0 mm的茎尖效果最差。 陈丽等[13]在对食用百合(卷丹)脱毒工艺研究中成功将茎尖大小控制在0.1~0.2 mm,脱毒成功率达到58.9%,成活茎尖的无病毒率达到100%,打破了茎尖大小在0.3 mm以下成活率极低甚至于完全不能成活的规律[14-15]。 茎尖二次脱毒是在一次茎尖脱毒成苗后,再次剥取茎尖脱毒,是对茎尖培养脱毒的改进。张艺萍等[9]对东方百合栽培品种‘Siberia’进行了二次茎尖脱毒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茎尖脱毒可剥取较大百合茎尖(0.4~0.6 mm),且脱毒效果良好。郑丽娜等[16]认为,经过二次茎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