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富民强国思阐释.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子富民强国思阐释

荀子富民强国思想阐释-哲学 荀子富民强国思想阐释 王天海宋汉瑞 作者简介:王天海,四川苍溪人,(贵阳550025)贵州民族大学二级教授,贵州亚泰职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宋汉瑞,河南南阳人,(贵阳550025)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 国家要富强独立、长治久安,须具备三个条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荀子作为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富民强国的思想,而且创造性地将儒家的“仁义”、“王道”思想融入到军事理论中。《富国篇》、《议兵篇》、《强国篇》集中体现了荀子的富民强国思想,可为当今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荀子;富民;强国;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4)01-0101-07 在中国儒学史上,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又是我国思想史、学术史上集大成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作为政治家的荀子,其富民强国思想主要体现在《富国》、《议兵》、《强国》三篇中。这是荀子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充分体现了他尊先王法后王,以儒家的“礼乐”实现天下一统的王道理想。其中,荀子极力推崇的是隆礼重法、以儒术治国的政治主张;先富后教、节用裕民、持续发展的经济思想;仁义之师通行天下的军事思想。由此构成了荀子自成体系的一整套治国安天下的国家政治理论学说,也是荀子对儒家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下面即以《荀子》中《富国》、《议兵》、《强国》三篇为研究对象,具体阐释荀子的富民强国思想。 一、荀子富民思想阐释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因为这是国家强盛和稳定的体现和保障。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要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富民,这是治国安邦的必由之路。历史上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无不认识到这一点。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①孔子也极力主张“先富后教”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②孟子的富民思想并不突出,《孟子·尽心上》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③他“制民恒产”的主张也不过是让百姓无饥无寒而已。法家更是把富国强兵作为治国的头等大事。商鞅说:“国富而治,王之道也。”(《商君书·农战》)“贫者富,国强。”(《商君书·说民》)④荀子的“富国论”就是在先哲富民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可以说这是先秦时期最早较系统而全面论述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著作,它将儒家民本思想进行充实、完善,并且发展到前所未及的高度。 《富国篇》全文四千多字⑤,集中论述了荀子的富国之道和经济思想,多方面提出了发展经济的政治主张与方针策略。 (一)富国的施政纲领 要发展经济,实现富国的目的,政治上必须首先确立管理体制、明确施政大纲。荀子从国家管理与执政富民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明分使群,救患除祸。荀子的“群分”之说是其政治理论的基石之一,不仅由此构建国家政治制度,同时也体现在物质利益的生产与分配上。他说: 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 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贫穷是国家的忧患,欲多物少就会发生争斗的灾祸,“明分使群”才能达到“救患除祸”的目的。 “明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明确社会等级制度,二是明确物质分配制度。荀子认为: 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天下”当为“天地”之误,说见王天海撰《荀子校释》引日人久保爱《荀子增注》。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这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了宏观管理的施政大纲。在物质利益的分配上,荀子不仅主张区别贵贱尊卑,而且极力宣扬最高统治者的各种享受的合法性、必要性。他说: 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 总之,荀子所说的“明分使群”,就是要建立以君主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分配制度,达到“以德为政”,消除“老弱有失养之忧,壮者有分争之祸”的目的。 2.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这是荀子提出的又一富国政纲。他说: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