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1讲题型研究_古诗歌鉴赏选择题.docVIP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1讲题型研究_古诗歌鉴赏选择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第二编如何做对题_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第1讲题型研究_古诗歌鉴赏选择题

PAGE PAGE 7 第二编 eq \a\vs4\al(如何做对题——情感、形象、语言、技巧,四大考点逐一精析) 第1讲 题型研究——古诗歌鉴赏选择题 选择题(5选2)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的9大设误方式 设误方式 错项示例 原 诗 错用分析 判别技法 1.错解词语意思 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 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错解诗句意思 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 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本诗悲凉甚至悲苦,“何必”又添无奈;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赞颂秋天的美好,两者极为不同。 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5.忽视注释致误 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料,内心忧苦”之情。 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 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意境特点“清新明亮”概括不当,应为“凄清孤寂”。 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7.典故分析错误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注:生僻的典故一般有注释。 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 “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不能回国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 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