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9高考命题点五比较鉴赏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VIP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9高考命题点五比较鉴赏迁移运用巩固提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9高考命题点五比较鉴赏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PAGE PAGE 2 高考命题点五 比较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夜宿七盘岭①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乙: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 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对甲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独游者”此刻的心情。 B.尾联“浮客”和“褒城”呼应首联“独游”“高卧”。 C.“空”字生动形象,突出了七盘山之空旷、宁静。 D.“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诗人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 E.诗歌中的“西”“低”“啼”“鸡”是押韵字,共有两联对仗。 解析:选CE。C项,“空”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失意惆怅,并不是七盘山的空旷、宁静;E项,对仗的有三联。 (2)试分析甲、乙两首诗中颔联的异同。 答:                                                                                解析:甲诗颔联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使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山之高。乙诗颔联写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答案:相同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山高。不同点:甲诗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乙诗用山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依傍着马头升起衬托蜀道之高。 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江上渔者》第二句一个“但”字流露出作者对“江上往来之人”的强烈的批判、谴责之情。 B.《江上渔者》“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 C.《农家望晴》“尝闻”二字,一反绝句平直起叙的常法,开头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D.《江上渔者》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E.《农家望晴》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盼望晴天,写出其坚韧的形象特征。 解析:选AE。A项,主要是对“打鱼人”的同情;E项,反映的是农民焦急的心态。 (2)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江上渔者》反映出人们只喜欢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作者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农家望晴》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集中刻画了一个老农望云的形象,这一“望”,可以使读者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此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没有歌颂的话。所以两首诗都是悯农诗。不同点是各自所写的重点不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时间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定 风 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 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