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忆我父亲杨汝先生
追忆我的父亲杨汝立先生
我的父亲杨汝立先生,他于1922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大白头村一个武术世家,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就是著名的民间武杰杨积善(杨八楞)的老来独子。他的出生给整个大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乐。他深受祖辈父辈的爱戴和喜欢。尽管人们都宠爱着他娇惯着他,但他自幼生性就特别听话懂事,勤劳节俭聪明孝顺很招人喜欢。虽然年纪幼小可他的行为习惯真正证实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这一正确说法。他自幼受着武术大师的熏陶和教诲,自然就爱上了武术运动,了解了武林中人的豪爽实在,坚强勇猛霸气十足的英雄气概。他从9岁开始正式走上了白天上学晚上习武的艰辛长路。
习武当然就是跟从他自己的家父杨积善大师,当时的父亲对自己心爱的独生子学习武术继承武功那绝对是充满了希望和百倍的信心。自然就对他严格要求,精心传授。一边传授武功一边灌输武德精神那就没的说了。我的父亲学完拳术学器械,别看他年纪小,练功非常刻苦,一练就是大半夜,冬练三九,下练三伏。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凭借着父子俩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父子二人一练就是数十年,这就是父亲会的多练的好力气大的缘故吧。
他是怎样学文的呢?父亲9岁开始在本村跟杨梦雁先生上私塾。当时的学费是每年五元钱,另外,每年请老师去家中吃两三顿好饭,再其它的花费就是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再者我听奶奶说,当时孩子去读书上学必须穿着得体,端庄整洁,像个学生的样子,穿着破破烂烂老师是不会接收的,也就是说在服装鞋帽方面还要比一般孩子多费些钱。当时,我的祖父是一个贫穷地道的农民。只靠耕种几亩瘦地薄田维持生活。除种田之外就是练功习武,他以武交友以武会友,长年义务带徒,从不讲代价和报酬,所以家里日子过的并不宽裕。当时的农业又那么落后,每年拿出二三十元钱供一个学生读书就很费劲。懂事的父亲看得出祖父供他上学不容易,自己就格外用功,一定要为家长争口气,不让金钱百花,不让光阴虚度,他刻苦学习,尊敬老师,品学兼优,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对于父亲尊师的情况我略知一二,那是老师和学生都步入老年的时候,杨梦雁老师家居天津,每年都要回白头老家一两趟,每次回来老父亲总是会请他来家里做客。开始我不知道父母亲为什么对来客那么恭敬那么热情,当老先生走后我才得知原来他是父亲儿时的老师。后来连续几年,年年请老师吃饭。我眼中的陌生老大哥成了熟悉的客人。父亲到了老年还那么重视自己的老师,可见他是多么的尊师重教啊!更何况他当初上学时呢?由此可见当初他们的师生关系该有多么融洽!
关于父亲在校学习的情况,前些年我听父亲的一个同学王智锐老师讲述过。王老师说:“当时你父亲在他们班里长得最高,站队一直是大排头,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气质非凡。他的服装又得体又整洁,看上去总是特别魁梧气派、非同一般。更主要的是他不单单排队第一名,每次考试张榜他也总是第一名。他上了几年学一直占据榜首,从没考过第二。他聪明过人又特别勤奋。当时人们都羡慕的不得了。如果当时要是家里日子富裕,你爸爸那可不是一般的能耐人呀!”听过王老师的一番话后,我对自己父亲的童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才刚刚明白他为什么那么勤俭苦干供我们五个人上学直到尽头无法再往上上为止。这才刚刚明白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学习严格要求,对我们的学习成绩要求那么高。这才刚刚明白为什么父亲刚刚上了四年学就有那么好的书法和才能。原来父亲是一个天资聪明且又勤奋超群的人。难怪他直到80多岁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难怪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头脑还是那么清醒那么明白,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只可惜他的童年受生活所迫,仅仅有四个年头的读书机会。
当时年仅14岁的父亲出自孝心再也不忍心拖累祖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读书,主动挑起了养家过日子的重担。正是这样也成就了祖父在武术届的辉煌。
父亲14岁辍学后,支撑起一个五口之家。从此他便成了掌管家事的当家人,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他说了算,甚至一切开支都得经他点头批准。他勤俭节约以身作则,从不乱花一分钱。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的考验,全家人都认为这个小管家很像那么回事儿,一致认为他是家庭的栋梁和希望。祖父祖母和两个姑姑都很听父亲的话,人们对这个当家人很相信很认同,当然也很乐意听从他的指挥和调遣。父亲小小年纪拿得起放得下,按照他的吩咐奶奶和大姑纺线织布,编草辫干起了副业。所织土布除少量的家用以外都带到集市上去换钱,草辫也可以常年的编经常的卖,妇女们的小副业基本解决了一家人的油盐酱醋、灯油、火柴、针线衣扣等杂项开资。爷爷和父亲除种地以外又增添了菜园子,菜地不多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还不够,父亲又和杨维连、杨青连两位师兄合伙干起了馒头包子铺。两位师兄对他和照顾,不让他干太累的活儿,也不让他太劳神,他只管背着馒头箱子走街串巷去叫卖。就这样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数九隆冬他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风里来雨里去不间断地卖呀卖呀。他努力地摔打自己,锻炼自己,想法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