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体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二、整体感知
1、速读,把登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中标记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①登队出发。 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④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⑤三位登队员果断抛弃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⑥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二、复述
1、找出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登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2、朗读感人的描写语段,复述,每人复述一个阶段
三、体验与反思
1、登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
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
2、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理解字词。丰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练习快速默读法,简洁概括信息,提高阅读能力。理解通过 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体会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登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协作精神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点:
阅读并概括内容,理解的叙事详略。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又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2、讨论、点拨法。(学生发现中的美段、美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安排:1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画像。录象资料。
教学要点:简介背景资料,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多媒体或挂图显示雪域高原的风情)
二、 简介珠穆朗玛峰相关资料、作者。
1、作者简介
2、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西部的脉,大多横亘绵长,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x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脉。
在喜马拉雅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 快速默读,整体把握内容。
1、 教师提示:
学习这篇之前,先大致了解与有关的一些内容。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队在海拔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这里,就是登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自祖国各地,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在大本营,他们战天斗地,与风雪搏斗,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尽早征服珠峰,他们争分夺秒,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登队决定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进行,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的计划,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登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战役”,安全返回大本营。28日,另一批登队员出发了,打响了第二个“战役”。这一次的难度明显比第一阶段高,冰崩和雪崩随时都可能出现。登队员十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硬是打通了通往北坳的大道。4月11日,队长史占春带领队员沿着副队长许竞打通的道路,终于上升到7300米的高度,为第三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进军路线,进行了必要的侦察并确定了初步方案。29日,登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行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缺氧而晕倒,但困难吓不倒他们,经过两天的奋斗,他们终于安全到达7600米,这是我国当时登史的新高度。月2日,登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8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阶”,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