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喜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 张喜刚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获菲迪克百年优秀咨询工程师奖 张喜刚对推动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喜刚先生近30年来一直从事特大跨径桥梁的工程咨询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30多个重大桥梁工程咨询项目,是世界上首座突破千米跨径的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总设计师,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攻克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和成功建成苏通大桥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带领的工程咨询团队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径斜拉桥中设计完成了三座,分别是排名第一的苏通大桥、排名第三的鄂东大桥和排名第十的南京长江三桥;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径悬索桥中设计完成了三座,分别是排名第二的西堠门大桥、排名第六的南京长江四桥和排名第八的江阴长江大桥;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跨海大桥中设计完成了五座,分别是排名第一的杭州湾大桥、排名第二的港珠澳大桥、排名第四的青岛海湾大桥、排名第六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和排名第十的嘉绍大桥。张喜刚先生对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工程咨询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喜刚先生在积极带领团队践行先进工程咨询理念,解决影响人类社会充分沟通和和谐发展的长距离交通阻隔的基础上,他个人也在引领世界桥梁技术获得新的突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针对传统桥梁结构体系在跨径突破千米之后存在静、动力作用效应无法协调而难以满足结构受力需要的难题,他在国际上首创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与设计方法。 2、首次提出了内置式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并发展了其设计方法。 3、首次提出了异形变截面哑铃型承台群桩布置和钢混组合变截面桩结构设计方案及其设计方法,研究并在桥梁工程中大规模采用了桩端U型管循环压浆技术。 4、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目标、总体方法、过程与内容、控制精度标准,基于几何控制法原理建立了多构件三维无应力几何形态和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控制方法,实现的控制精度高于国际同类标准。 以上成果有力的支撑了千米级斜拉桥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苏通大桥的建设,使得中国工程师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斜拉桥首次取得千米跨径的突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世界著名桥梁专家M. Ito教授和K. Ostenfeld先生对张喜刚先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M. Ito教授认为:“针对千米级斜拉桥的众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张喜刚先生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关键技术成功地应对了创纪元工程的技术挑战。” K. Ostenfeld先生认为:“中国工程师将创新的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集中展示,这些技术代表了世界斜拉桥技术最高水平。” 张喜刚先生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了2010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应用上述技术成果建成的苏通大桥也荣获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10年度“Outstanding Civil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和国际桥梁大会(IBC)技术最高奖George S. Richardson Medal,并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赏。 张喜刚先生还十分重视FIDIC知识体系和先进工程咨询理念在中国的应用。在他领导的全部项目中积极推进FIDIC实力建设、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推进华杰工程咨询公司与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开展交流合作,应用FIDIC理念编制中国大型工程招标文件,对促进FIDIC理念在中国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张喜刚将愿景变为现实,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首座突破千米跨径的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总设计师,张喜刚先生率领中国工程师团队通过积极创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将世界桥梁工程界千米级斜拉桥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将世界斜拉桥最大跨越能力提升22%,极大地提高了斜拉桥的竞争力,促进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世界斜拉桥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同时,张喜刚先生个人也在桥梁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这些技术有力地支撑了苏通大桥的建设,并在中国鄂东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印尼苏拉马都大桥等多座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喜刚先生是中国桥梁行业的杰出代表和技术带头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桥梁行业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喜刚先生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赋予苏通大桥,并使之变成现实。使得苏通大桥在线形优美、技术领先和管理科学的同时,在环保、耐久和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也保持了完美的平衡。苏通大桥采用主跨1088 m的斜拉桥方案,相比过去在此种跨度领域必须采用的悬索桥方案,直接节约了工程投资约2亿美元,并且避免了巨大水中锚碇对长江河势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不利影响,更切实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