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课堂教学结尾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浅述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结尾。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结尾方法有:归纳式结尾、点睛式结尾、畅想式结尾、反馈式结尾,此外还有撞钟式、开拓式、链索式、练习式等多种方式。   关键词课堂 结尾 教师 学生 余味无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113-02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小结,对整堂课的教学的巩固和强化。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就像写文章一样,“宁为处女于前,勿作强弩之末。”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应追求艺术性和愉悦性,把学生从身心疲劳,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唤回,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文章“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必须讲究结尾。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但对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结尾,却不加注意,草草收场,缺少一点儿艺术性,给人留下些许遗憾。常听学生反映:“这堂课老师教的好是好,就是听到后头忘了前头,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课后很快就忘了。”这表明课堂教学的结尾非常重要,虽然结尾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所以,结束语看似无关紧要,却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课堂教学有头无尾,“其兴也勃,其收也赢”,不仅导致一堂课的教学不完整,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听一些语文名师的课或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课堂结尾的艺术,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   一、归纳式结尾   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纲举目张,由博返约,使学生读书由厚到薄,教他们从中得规律,悟窍门。有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订正。   归纳式结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而是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其显豁突出,让学生在原学习的基础上再理解、再提高,进而完全掌握。唐代散文家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归纳总结,温故知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论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例如于漪老师教《茶花赋》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   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容得下吗?能给人以启发、深思吗?能!为什么能?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而景、而人、而理,水乳交融,意境不断深入。从茶花的美姿和饱蕴春色,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者的身上感到任重道远,创业艰难;从茶花的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鲜红的脸,表达对未来充满希望,意境步步深化。而三幅构图各具一个眼――“醉”“操”“开”,十分传神,像拨亮一盏灯,使满堂生辉;又似金线串起散落的珠子完成一件艺术珍品,使人深思,引人遐想。   这个课堂教学的结尾归纳了教材的重点内容,突出课文的三幅构图,把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妙处。课堂结尾语言优美,饱含深情。   课堂教学归纳的方式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这种结课方法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但实际上只有在教学艺术上不断追求,才能巧妙灵活地使用这种结课方法,达到挥洒自如的艺术境界。   二、点睛式结尾   画龙点睛的典故来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大凡艺术家,都明白“画龙点睛”的道理,鲁迅写人,就极爱用此种笔法,把人物的眼睛一画,那人物就活了。他对祥林嫂的描写,画她的眼睛,全篇竟有14处之多,“显示着灵魂的深,所以一读那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正是通过画眼睛,“写出一个现代我们中国人的魂灵来”,使祥林嫂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深刻的悲剧典型。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正是要用精炼的语言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染,弥补学生的疏忽,把他们从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呼唤回来,使他们完成从感觉到理解的飞跃,从而完全吸收消化。   如教《谈骨气》,教师提出问题:   将文中的三个例子的排列顺序调换一下行不行?学生讨论,争执不下。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说: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来解释骨气,然后用三个例子进行论证。用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论证“富贵不能淫”;用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贫贱不能移”;用闻一多怒对凶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