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心得体会6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600字

茶文化心得体会600字   篇一:茶文化学习心得   茶文化学习心得   茶文化学习心得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艺术类的文化选修课——《茶文化》,在老师的讲授下,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让我从一个对中国茶文化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为了对茶文化   有了一些了解的人,并感染了我,使我对“茶”产生了兴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   这几次课的收获。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   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   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   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   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   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一:茶的起源   我国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   酱醋酒茶”之说。当初称为“八件事”。至元代时略去“酒”,始成为“七件事”。   在元代的杂剧《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   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历代流传至今,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   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因而也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   数千年前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中国的茶叶生产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各产茶国,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地从中国引进茶苗、茶种,   并派人来中国学习栽茶制茶方法,然后再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   上说:“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以采集野生植物   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原始氏族公社,至神农氏时期,偶然间发现用野生茶树的鲜叶   汁,可解这72种有毒中草药的毒。自此以后,先民们就以喝茶来解毒,也即用   茶的开始,可见最早的饮茶是从药用开始的。   饮茶由药用转变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古人所见不同。据晋常璩   据载: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   为贡品,诸民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去进贡的,这可谓是我国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   了。   第二:饮茶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饮茶在我国已较普遍,并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西汉王褒在《僮   约》中曾讲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成都卖茶”。王褒不仅要家僮煎茶,   还要他去当时的茶叶市场—武阳买茶,并去茶市集中的成都卖茶。从中可看出,   茶叶在当时已不仅仅是饮料,而是已经作为商品了。   至唐代时,饮茶在我国已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在唐代以   前,烹茶一般都要加入芝麻、食盐、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   冠称。自唐代陆羽始提出煮茶不加佐料,谓之见“真茶”,以表明茶之真香味。   与宋代一样,当时的饮茶方法是把鲜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来   烘干,叫“饼茶”、“茶饼”或“片茶”。喝茶时,将饼茶碾成碎末,放锅里煮滚,   让茶叶渗透再喝。士大夫们还将茶叶碾成碎末、压成小饼相馈赠。唐代时,随着   饮茶之风盛行,名茶迭出,文人墨客们纷纷品茗论水、著书立说。唐以前的饮茶,   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   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   品茶的阶段。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   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   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   佳者获胜。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   者的茶技、茶艺。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   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   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   紧压茶。清代不论公事来往,还是私家   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   与小食品点心之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