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0篇)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0篇)范文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10篇)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   豁然俨然衣着阡陌鬓要邑诣骥语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通假字:具、要;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一词多义:舍、寻;辨析同义词:悉、并、具、咸、皆;句式:省略句。   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   潜力目标   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   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潜力,这样能够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深刻的思想资料。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好处和消极好处。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了解作家陶渊明。   3.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4.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整体感知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能够透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   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   教学过程   1.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东晋时人,祖居浔阳柴桑。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出什,但几次做官都但是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用心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是作者57岁时所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想象出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期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2.读准字音   3.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老师稍加指点,让学生弄清全文资料。   4.第一自然段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述的意图是什么   讨论明确:描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段景物描述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来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作了气氛上的渲染,也为桃花源的完美作了铺垫。   弄清以下词句的含义:“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是偏义复词;“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岸之长;“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为意动用法。   5.讨论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述中,能够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明确: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即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一是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二是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作者的这些描述叙述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构成了鲜明比较。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在这一段中要弄清下列语言现象:一是一词多义现象,如“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中的“舍”,前者是动词,作“舍弃”讲,后者是名词,作“房舍”讲。二是古今词义的区别,如“阡陌交通”的“交通”作“交错相通”讲,是两个词。三是同义词的辨析,如“悉”和“并”两个词意思基本相同,作“都”讲,但这两个词也有差别,“悉”指数量上的全部,“并”指各种类别合并在一齐。四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6.讨论学习第三段的资料。   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村中人见到渔人,先是“大惊”,然后听了渔人的回答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招待。这些描述说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民风淳朴。   村中人与渔人的谈论之语有何含义透过村中人之口,补充交代了他们的来历和长时间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