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80》-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发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茅盾是在中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文艺和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他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出身于受维新思潮影响的小康家庭,从小就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从1911年春到1913年夏,茅盾先后在浙江省立二中(今湖州中学)、省立三中(今嘉兴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在湖州中学期间,国文课代课教员钱玄同曾为茅盾的作文《志在鸿鹄》写下“是将来能为文者”的批语。 1913——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三年后由于家庭经济辍学,遂于1916年8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校对,旋即升为编辑。 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3年茅盾辞去《小说月报》编辑职位,投身政治。 1927年春天,“四·一二”事变,根据他个人在北伐期间及以后的经历,写成他的三部曲《蚀》,这是茅盾的第一部作品,《蚀》三部曲由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从1927年到抗战爆发前,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茅盾一边参加政治活动,一边进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如中篇小说《虹》、长篇巨著《子夜》等。 抗战爆发后,茅盾辗转香港、桂林、新疆、延安、重庆等地,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短篇小说集《委屈》、《耶稣之死》,散文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劫后拾遗》、《归途杂拾》等。 茅盾“没有一点架子”,“他不是那庙堂之器,他也不要那种俨然人师和泥胎的偶像。他只是辛勤劳苦的,仁慈宽和的,中国新文学的老长年和老保姆”。 ——吴组缃《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祝贺》 三、茅盾的文学创作 茅盾一生创作的主要小说有:《霜叶红似二月花》、《虹》、《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锻炼》、《腐蚀》等。 这些小说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和抗战这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各项社会重大事件的形象记录。 《蚀》 《蚀》三部曲的故事内容取自茅盾亲身经验的1927年大革命,亦即作家自己所说的“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 。 《蚀》集中描写了1926——1927年的“大革命”,形象的记录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历史面貌。小说所选择的大革命的几个重要侧面,十分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如北伐战争的蓬勃发展,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高涨,反革命势力的残暴与凶恶,革命队伍内部的革命与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阴森严酷的统治等等,为我们了解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提供了形象的图画。 《蚀》 三个中篇,既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真实地描绘了大革命前后一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变动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矛盾心态。 记录了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 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 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我脑尚能消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厚爱的读者诸君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士的机会。营营之 声,不能扰我心,我惟以此自勉自励。” ——《蚀》题词 《幻灭》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