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主要内容 】 重 点: 1.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2. 胆色素代谢。 难 点:生物转化反应的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 握: 1. 生物转化的概念与反应类型。 2. 胆色素代谢的过程。 熟 悉: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了 解:1. 生物转化反应的机制。 2. 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赋予肝复杂多样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系多种物质代谢之中枢 生物转化作用 分泌作用(分泌胆汁酸等) 排泄作用(排泄胆红素等) 第一节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不同营养状态下肝内如何进行糖代谢? 饱食状态: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三、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 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 机体对内、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提高,极性增强,易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非营养物质: 既不作为构建组织细胞的成分,又不作为能源物质。 (二)生物转化的意义 二、肝的生物转化包括两相反应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一)氧化反应是最多见的生物转化第一相反应 1.葡糖醛酸结合是最重要、最普遍的结合反应 葡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 2.硫酸结合也是常见的结合反应 硫酸供体: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主要转化对象:芳香胺类 4.谷胱甘肽结合是细胞应对亲电子性异源物的重要防御反应 5.甲基化是代谢内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 三、生物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年龄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很明显; 某些生物转化反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营养状况对生物转化作用亦产生影响; 疾病尤其严重肝病也可明显影响生物转化作用; 遗传因素亦可显著影响生物转化酶的活性。 第四节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二、血液中的胆红素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 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则可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干扰脑的正常功能,称为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或核黄疸(kernicterus)。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泌入胆小管 胆红素可以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进入肝细胞; 胆红素在胞浆与配体蛋白(Y蛋白或Z蛋白)结合,胆红素-Y蛋白或胆红素-Z蛋白形式将胆红素携带至肝细胞滑面内质网。 (二)胆红素在内质网结合葡糖醛酸生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 两种胆红素理化性质的比较 四、胆红素在肠道内转化为胆素原和胆素 经肝细胞转化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回肠下段和结肠的肠菌作用下,脱去葡糖醛酸基,并被还原生成尿胆素原和中胆素原。后者又可进一步还原生成粪胆素原,这些物质统称为胆素原。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肠道下段,这些无色的胆素原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为相应的尿胆素、粪胆素,合称胆素。 (二)少量胆素原可被肠粘膜重吸收,进入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Metabolism of Bile Pigment and Jaundice 胆红素空间结构示意图 胆红素的特有结构赋予其亲脂疏水的性质, 易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 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 正常人每天可生成250~350mg胆红素,其中约80%以上来自衰老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血红蛋白的分解。 一、胆红素主要源于血红素的降解 (一)胆红素主要源于衰老红细胞的破坏 (二)血红素加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催化胆红素的生成 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 过程: 血红蛋白 血红素+珠蛋白 氨基酸 胆红素 部位: 胆红素的生成过程: 一方面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提高了血浆对胆红素的运输能力; 另一方面限制了它自由通透各种细胞膜,避免了它对组织细胞造成的毒性,起到暂时性的解毒作用。 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 意义: 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一)游离胆红素可渗透肝细胞膜而被摄取 部位:滑面内网质 反应:结合反应(主要结合物为UDP葡糖醛酸, UDPGA) 催化酶: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产物:主要为双葡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 意义: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的结合是肝对有毒性胆红素一种根本性的生物转化解毒方式。 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文档评论(0)